阅读历史 |

第126节(1 / 2)

加入书签

3:《旧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三十六》:大足元年,为人所构,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则天令杖杀,时年十九。

《旧唐书·张行成传》:中宗为皇太子,太子男邵王重润及女弟永泰郡主窃言二张专政。易之诉于则天,付太子自鞫问处置,太子并自缢杀之。

《新唐书·卷八十一·列传第六》:大足中,张易之兄弟得幸武后,或谮重润与其女弟永泰郡主及主婿窃议,后怒,杖杀之,年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邵王重润与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窃议其事。易之诉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逼令自杀。

太平公主

“我,篡位登基。”

武三思愣在原地。

——明明知道张宗昌是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佞臣, 明明知道他会害死的自己的孙子乃至侄孙,可还是要将他召在身边伺候?

姑母的心,就这般冷硬, 这般只顾自己享受?这般不顾子孙后代的死活?

精于曲意迎奉的人久久没有说话,武瞾懒挑眉, 斜了一眼尚在震惊中仍不曾回神的武三思, “怎么, 你想抗命?”

“臣不敢!”

武三思连忙回神。

是了, 姑母就是这个样子。

铁血手腕,杀伐果决,处处以自己为先。

孙子?

侄孙?

呵, 她连自己的儿子都不放在心上,又怎会在意下一代的死活?

他早就不该对姑母抱有任何幻想的。

武三思肩膀微微一颤, “臣这便将六郎寻来, 让他在姑母身边伺候。”

——所谓的佞臣到他口中已经变成稍显亲厚的六郎。

“太平公主到。”

廊下传来小黄门尖细的声音。

武瞾抬手。

武三思连忙从地上爬起来,拱手垂肩退出内殿。

太平从殿外走进来, 俩人正好走对面,武三思见了太平,笑容堆满脸,殷勤向太平道, “二娘过来了?姑母念叨你好久了。”

太平素日不喜武三思,觉得他太过谄媚, 但今日听了铜镜的那些事,又被婉儿一针见血开导,她对武三思已不像过去那般抗拒, 见武三思向自己行礼, 便微颔首还礼。

千娇万宠的小公主甚少对自己有好脸色, 武三思有些意外,圆滑如他,眸光微转,不着痕迹向太平卖了一个好,手一指殿内,压低声音向太平道,“我受姑母之命,要将张宗昌带到宫中伺候。”

太平眼皮微抬。

——阿娘果然还是要张宗昌。

意料之外,但也在意料之中。

阿娘要的是绝对的权势,绝对的生杀予夺。

天幕将张宗昌做的孽广而告之,她正好借张宗昌的存在昭告天下——

她才是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她的一言一行决定着九州大地的命运,而非天幕神迹。

天幕预警又如何?

她说张宗昌是忠臣好人,张宗昌便是忠臣好人。

——纵然是天幕,也不得越过她半分。

这便是藐视天下的圣人威仪。

她与阿娘,的确是差很远。

但她会以最快的速度追上阿娘的脚步。

太平抿了下唇,温和向武三思笑了笑,“多谢表兄告知,我知晓了。”

往日她最看不上的人,此时成了她需要拉拢的对象。

想要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便不能受自己的喜怒哀乐而影响。

——没有讨厌不讨厌,只有有用与否。

阿娘最后立三兄为太子,是因为三兄与武家联姻,三兄登基,武家才不会被清算。

——三兄能做到的事情,她为什么做不到?

太平对武三思颇为温和。

一句表兄与道谢,武三思受宠若惊。

以前太平别说向他道谢了,连好脸色都不曾给过他,今日这是怎么了?一双眼睛不再长在头顶上,终于能看到踩在地上的他,甚至还唤他一声表兄,向他道上一声谢?

——今日的太阳莫不是打西边出来的?

“不敢承谢。”

武三思看了一眼太平,忙不迭道。

“也对,自家兄妹,倒也不需道谢。”

太平笑笑道,“表兄既卖我这个好儿,我便再告诉表兄一件事。”

武三思越发奇怪。

——今日站在他面前的,真的是眼里揉不得沙子的太平公主吗?

武三思心里疑惑,面上却不显,对太平越发恭敬,“二娘请讲。”

“说出来不怕表兄笑话,张昌宗此人曾向我自荐枕席。”

太平莞尔一笑,“可惜我那会儿年龄小,不曾理会他,而今想来,倒是我不知风月了。”

“二娘与驸马感情甚笃,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