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节(2 / 3)
障,无论是辽人还是金人都不能轻易南下了!”
“咱们终于安全了!再也不用担惊受怕过日子了!”
“这是不世战功!”
“曹将军和狄将军天生将才,简直是上天派来拯救我们的,咱们应该给他们建庙祭祀!”
“要是给曹将军狄将军建庙,那太后娘娘更应该建庙。”
“曹将军可是太宗时期的武将,为赵宋效忠这么多年了,随战功赫赫,但也没见他收复燕云十六州,反而被一群士大夫们折腾得够呛。”
“这次要不是太后娘娘明察秋毫,他这会儿还在崖山过茹毛饮血的日子呢。”
“至于狄将军,那就更不用说,他才多大?满打满算二十出头。”
“敢启用这么年轻的人作为先锋将军,把历史上的皇帝们扒拉一圈也扒拉不出几个来。”
“咱们的太后不仅敢用,更用人不疑,首站阵战敌将,再战就是势不可挡,直接把燕云十六州拿了下来!”
“要知道狄将军可是官家时期的武将,那时候的狄将军只有大破西夏收复南越的战功,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记录,是咱们的太后一力主战,才让狄将军曹将军有了用武之地,有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壮举!”
“无论是狄将军还是曹将军,哪一个不是常胜将军?哪一个不是绝世悍将?”
“但到了太宗真宗仁宗手里,他俩过得一个比一个憋屈,不是被贬,就是被构陷,没过两天舒坦日子。”
“可太后当政时,他们俩的好日子就来了。”
“太后不仅破了重文轻武的国策,还提拔重用武将,武将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在战场上发挥自己的能力,否则曹将军与狄将军哪怕是一将难求的将帅之才,也只能被埋没在昏君庸臣手里,永远等不到大放异彩的那一天。”
武将还是这些武将,军士还是这些军士,但当换了一位执政人之后,屡战屡败的战绩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被辽人占据百年之久的燕云十六州重新回到大宋的怀抱。
——天幕说得没错,他们大宋不是不行,而是官家不行!
他们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悍不畏死的军士,更有足够的军费来支撑北伐,是官家昏庸,是士大夫们不懂国政,才会让辽人白白占据燕云十六州!
大宋官家真的不行。
太宗真宗仁宗绑一块,也不及如今收复旧土的太后刘娥。
刘娥威望空前高涨。
早年“女主昌”的箴言流传开来1。
支持刘娥登基为帝的说法甚嚣尘上。
朝中为数不多的士大夫们彻底坐不住,下了朝,便偷偷去寻赵祯,“官家,您不能再放任不管了。”
“若再这样下去,大宋江山怕是要保不住啊!”
“保不住?”
赵祯奇怪看了眼士大夫,“大娘娘刚收复燕云十六州,为我大宋疆域再添版图,这哪里是保不住?这分明是要将赵宋江山推上鼎盛。”
赵祯仍不明白事情的轻重,士大夫急得团团转,“官家,您怎么还不明白!”
“太后扩版图不假,可她扩的未必是大宋的版图。”
“如今朝野上下只知太后而不知官家,更有甚者,那些武将们竟然还向太后进献武后临朝图,长此以往,官家的天子之位如何坐得稳!”
士大夫不再转弯抹角,“若太后想登基为帝,官家如何自处?!”
“大娘娘想登基为帝?”
赵祯瞪大了眼。
看来不是太笨,有最起码的安危意识。
士大夫松了口气,连忙道,“不错,太后僭越之心已路人皆知,官家不得不防啊!”
“大娘娘怎能是僭越?”
赵祯的眼睛比刚才瞪得更大,“太后平定内乱,收复北地,对赵宋江山有大功。”
“大娘娘若想登基为帝,那是众望所归,本该如此,算什么僭越?”
“???”
一瞬间,士大夫们投奔太后的心都有了。
天幕诚他们不欺,大宋的官家果然一个比一个垃圾!
——真宗只是放权,仁宗这里直接拱手让江山了,赵宋江山究竟做了什么孽,竟然摊上这些官家?
可埋汰归埋汰,自己的官家,自己只能捏着鼻子劝诫,“官家——”
“别喊官家。”
赵祯一脸嫌弃,打断士大夫们尚未来得及说的话,“你们这群士大夫们,一天天说这个僭越,那个僭越,但依我来看,你们才是最僭越的人。”
“武将打仗你们插手,我选妃封后你们要插手,太后亲征辽人你们更要插手。”
“你们这也想插手,那也想插手,你们的手怎么这么多?”
“你们快收收你们的手吧!”
“大娘娘军权在手,又颇得民心,她想称帝,那是众望所归,容不得你们来指手画脚。”
“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大娘娘那里,而我有什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