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4节(3 / 3)

加入书签

的讲解基础知识。

所以赵不息说起来其实并没有真正系统学过兵家的基础学问,只靠着自己总结各路兵书,靠着天赋硬啃。

王翦则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兵家大家,或许论起打仗来他永远也比不上白起和韩信的“灵光一闪”,他的一生中也没有打过能留名战争史的战役,可作为经验流选手,在教导弟子上,毫不客气的说,王翦闭着眼都能吊打白起。

……韩信说不准,韩信是写过《兵法三篇》的,不过那也是很久以后了,现在的韩信还是十三岁的小少年,能赢王翦全靠天赋。

“打仗最关键的是要治理军心,让士卒和将帅一条心……”王翦讲课深入浅出,并不先讲兵法战术,而是从最基础的如何管理军队讲起。

王翦告诉赵不息,最能分辨一个将帅能力的并不是他能打出多么神乎其神、以少胜多的战役,而是看一个将领他能够指挥多少军队。

以少胜多的名战放在整个战争史上也是极为稀少的,所以才每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都赫赫有名,可实际上这样的战役几十年也不会有一次。

区分名将和平庸将领的,其实是看一个将领能够带领的军队多少。能统帅一万人,就可以做将领,能统帅十万人,就可以做一军副将,能统帅三十万人,就是一国内数得着的将领了。

“王翦在五十岁之前,只能统帅三十万人的军队,所以只是秦国内能数得着的将领,在五十岁之后,他能够统帅六十万的军队,此时他就成了七国最有能力的将领。”王翦摸着胡须,颇有些得意。

其实他的天赋在七国的将领之中并不算是最好的,李牧、项梁的天赋都不在他之下,可……他活得久啊,李牧天赋很好,可惜摊上那么一个昏庸的君王,没等到经验积累足够就死在了赵王迁手中。而他王翦,虽然天赋平平无奇,可他的陛下英明,从不猜疑他,有功就赏,让他有足够的时间熬成世间第一名将。

赵不息频频点头,十分得意。这么看还是她的韩信厉害嘛,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不愧是兵仙!

用不着五十岁,最迟等到韩信四十岁的时候,她就要给韩信凑出来百万大军让他西征罗马……

王翦讲的很详细,他的儿子王贲和孙子王离都是他一手教导出来的,对于如何教导孩子,王翦已经有了十分充足的经验。

赵不息也听得入神,她一边听着还一边奋笔疾书,记录着要点。

一下午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王翦毕竟年纪大了,精力跟不上,只讲了两个时辰就没有精力了。

“老夫今日教的学问你可都记住了?”王翦笑吟吟看着赵不息。赵不息晃晃手中的笔记,“记住了大部分,没想清楚的地方都用纸笔记了下来,等晚上回去我再好好想想。”

王翦略有些惊讶:“黑石子竟然能记住大半?”

他今日讲的东西可不少,而且都是需要认真思索而非死记硬背的知识,当初他的儿子孙子跟随他学习的时候,这些东西可是学习了七日才记住。

“哈哈,黑石子的记性如此好,倒是让老夫想到我家主君,我家主君也是生来就过目不忘。”王翦笑着说。

“赵公竟然如此厉害吗!唉,我远远比不上赵公的过目不忘啊,我的记性只是比一般人要好上一点,距离过目不忘可差远了。”赵不息羡慕道。

人家要不然就是生来兵法天赋点满,要不然就是生来就过目不忘,怎么她生来什么都没有呢。

都怪她那个没见过的亲爹,遗传给她的基因不行。

一想到自己的兵法不仅比韩信差远了,甚至连自己面前这个王翦身边的老兵都比不过,赵不息学了一天兵法的兴奋劲顿时消散了。

她的天资如此之差,恐怕只能寄希望于勤能补拙,希望能在三年内能追上自己面前这位王翦的老兵,至于日后对抗项羽,还是靠韩信吧,她就给搞搞后勤得了。

可人家刘邦从小也没学过兵法,都还能硬撑着抗项羽一段时间给韩信拖延时间呢。

自己竟连刘邦都比不过。赵不息吸了吸鼻子,眼中神采黯然。

一只大手忽然从后面摸上了赵不息的发顶,轻轻揉了两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