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3节(3 / 4)

加入书签

在《史记》上既没有本纪也没有世家,和一个叫刘敬的人一起合了篇“列传”的人啊。

聊胜于无。赵不息心想,从史书上看,这位叔孙通好像没什么利国利民的大成就,不过在儒家的地位倒是挺高的。

只是在见到叔孙通的瞬间,赵不息面上的表情就变成了热情,赵不息一把拉住叔孙通的手:“哎呀,竟是叔孙先生来了,不息早就听闻过叔孙先生的贤名,叔孙先生能来协助我修书,让我这小小的出版府蓬荜生辉啊。”

至于什么“如鱼得水”“吾之管仲”之类的话,那些是对自己的丞相之才们说的,对叔孙通还用不上这几句。

叔孙通顿时惶恐起来,他一边迭声说“不敢不敢”,一边在心里想,这位十五公主也太礼贤下士了吧。

一般对于来投奔的门客,主君能亲自过来看一眼就算是重视了,更别提这样又拉手又客套了。

寒暄了一阵之后,赵不息知道了叔孙通是接受邀请信前来的修书的,挑挑眉,亲自带着叔孙通去了儒家一号修书厅。

“前几日这个修书已经开始了,儒家典籍的修撰,是我主要负责的。”赵不息示意让叔孙通在她对面坐下,而后递给了叔孙通几本儒家典籍。

赵不息笑盈盈的看着叔孙通:“只是我年纪小,知识浅薄,若是有修错的地方还需要叔孙先生指教。”

叔孙通也笑了,他接过了赵不息递给他的书,却并没有翻开看,而是将书往桌面上一扣。

“主君年纪虽小,可儒学已经十分精通了,依通所见,主君的学问水平远在通之上,通没有什么可以指教主君的,若是说起来,还应当是我多向主君学习才对。”

叔孙通义正严辞,语气十分诚恳,双目之中满是正义之色,完全看不出来他是在拍马屁。

赵不息身躯一震。

她本以为陈平说话已经够好听了,可没想到世上竟然还有人比陈平说话更好听。

陈平好歹说的还是实话,只是用的修饰词多一点,可这个叔孙通,他会睁眼说瞎话啊。自己的儒学学问水平怎么样赵不息自己还不清楚吗,顶多就是停留在读完了四书五经上,论起学问水平,不是赵不息看不起自己,随便从儒家找一个钻研儒学十年以上的弟子都能吊打她。

可在叔孙通口中,她赵不息的儒学水平仿佛能吊打大儒淳于越和孔子八世孙孔鲋一样。

赵不息忍不住摸上了叔孙通的手,真情实感道:“公真乃大才也!”

难怪刘邦喜欢呢,说话这么好听,这谁不喜欢啊。

“既然如此,那我也就按照我自己的想法编了。”赵不息笑眯眯站起身,在厅中穿梭着。

这个编书厅中有三十多个人,都是赵不息从河内郡的儒家弟子中调过来的比较有水平的一些人。

赵不息指挥着:“这些没用的礼法规矩啊,统统都给删掉,讲那么多没用的规矩干什么……”

“嗯,这几篇讲仁义的篇章不错,都给我选出来等日后加入到教科书中。”

赵不息喜欢仁义,儒家的提倡仁政这个思想主张还是很不错的。“还有什么亲亲相隐都给删掉……执法必须公平,秦律面前人人平等,相互袒护要不得。”

亲亲相隐,就是因为这个亲亲相隐日后儒家拉帮结派才那么厉害的,删掉删掉。

叔孙通跟在赵不息身后,看着赵不息挥斥苍穹一会删掉一篇儒家典籍一会又修改一篇儒家典籍,眼皮子忍不住直跳。

这也改的太多了吧?

赵不息在厅中背着手走来走去,她每说一句话就有几个官吏忙着把赵不息说的话记下来。

“还有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删掉……现在正是秦朝扩土开疆的时候,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也太没有冒险精神了,和现在的需要不符合。”

赵不息很看重实用价值。“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句话也不能说是错的,只是和现在的时代不适合罢了,秦朝如今正是北击匈奴,开疆扩土的时候,若是人人都不冒险,那谁上战场去和匈奴厮杀啊?

仅仅靠不识字的黔首吗?

赵不息想了想,“给加一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读书人都去边关振兴天下嘛,士人不要只着眼于朝堂之上,应该深入黔首之中,去秦朝最困难最贫穷的地方去。”

“还有那句‘父母在,不远游”也暂时删掉,把’游必有方‘给重点标记。”

赵不息心想,现在南北都需要士人去治理,远处还有更遥远的美洲和非洲需要人手,怎么能让这些读书人只想着在家陪伴父母呢,得号召他们去美洲、去非洲,通通都去边疆给大秦开疆辟土嘛。

叔孙通:……

不是,这《论语》里的话也删啊?《论语》可是记载儒家孔子先师言论的儒家经典,这书怎么能修改呢?

叔孙通战战兢兢起来,他跟在赵不息身后,心惊胆战的看着赵不息对着儒家典籍修修改改。

他回去不会被其他儒家弟子给打死吧?叔孙通想哭,他现在效忠赵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