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为田舍郎 第169节(1 / 3)
顾青皱眉,忍着腹部一阵阵的疼痛,不耐烦地道:“闭嘴,我不想听。”
“侯爷……”
“闭嘴!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顾青捂着耳朵两脚乱蹬。
两位掌柜见侯爷心情奇差,也不敢再触霉头,急忙告退。
“慢着!”顾青叫住了他们,迟疑半晌,压低了声音道:“去给我请个大夫来,要医术高明的,敢草芥人命我就拖你俩陪葬。”
两位掌柜匆匆出门。
半个时辰后,一名五六十岁的老大夫被两位掌柜连拖带拽地请进了侯府。
把脉,问诊,沉思许久,老大夫捋着他那把道骨仙风的白胡子,淡然道:“侯爷只是小恙,事情不大,饮食不当而引起的,往后侯爷还是少吃些肉,尽量多吃杂粮和绿菜果蔬,还有,多饮水,少饮酒,最近莫行房中事……”
顾青赫然睁眼,目光不善地盯着他。
总觉得最后那句是在嘲笑他,莫说最近了,两辈子都未行过房中事好不好,我骄傲了吗?
老大夫提笔写了两道方子,交给一旁的郝东来,捋须道:“老朽给侯爷开了两道方子,一是促泻之药,二是温补之药,两药合用,三日可解,温补之药多服用五日,可固本培元,补虚养气。”
许管家亲自去抓了药回来,又亲自给顾青将药煎好,顾青服用之后,没到半个时辰便觉得腹中雷声隆隆,有灵感了!
转身进了更衣之所,顺畅地一泻千里,许久之后,顾青一脸满足地走出来,快乐得想哼一首歌儿。
两位掌柜一直等在房门外,见顾青神清气爽地出来,郝东来喜道:“恭贺侯爷,否极泰来,必有后福。”
顾青笑道:“你们请的那位大夫不错,尤其是开的泻药,很是不凡,稍停你们再去找他开几味泻药,药量不妨更大更强一些,我留在身上备用。”
“侯爷经常……那啥么?”郝东来小心翼翼地劝道:“此为虎狼之药,久服伤身,侯爷不可多服啊……”
“我又没说是自己用,我辈侠义之人行走江湖,总要有几样东西防身嘛。”
顾青伸了个懒腰,道:“你们今早要跟我说什么事?趁我心情好,快说,稍后我还要与怀玉逛曲江池呢,莫耽误我时间。”
郝东来道:“侯爷,您昨日说要小人打听张家的事,小人打听出来了。”
“嗯,你说吧。”
“张家确实得罪了人,而且得罪的是长安城的权贵,起因是张家一位远亲打理长安城的买卖,张家主营丝绸缎布,在东市有三家店铺,几年前买卖倒是做得不错,与好几位胡商都有大宗的买卖往来……”
“直到今年初,因为大唐与大食国一战后,西域的商路大受影响,来大唐的胡商渐少,东市的买卖没以前那么好了,那位远亲情急之下,搞了些见不得人的动作……”
定情信物
“官”的背后一定有“商”,有的是自己家族的产业,有的是接受权力与金钱的交换,我用自己的权力帮你打通关系或是保你平安,你给我钱。
大唐如今的权贵和官员大抵便是这两种状态,清官不是没有,但很少。朝堂上也有清流,但清流针对的是别人,很多在朝堂上正义凛然的清流,回到家后该收的贿赂一样不会少。
张家便属于家中有家族产业的那种。
张九龄三兄弟皆是朝中显赫高官,最不争气的老三张九皋也是广州刺史。张家的家族产业已然存在很多年了,张九龄死后,大房的产业便由独子张拯继承打理。
张拯显然不是做买卖的料,官员不能直接参与经商,说出去不仅会被御史参劾,而且名声也会在官场上臭掉,以后很难有升迁。
于是张拯便和大多数的官员做买卖一样,将产业交托给自家的远亲。
从郝东来打听到的实情来看,张家的这位远亲似乎并不争气,他办砸了张家的买卖。
原本与顾青无关的事,可是张怀玉毕竟是张拯的女儿,顾青有种预感,这件事最终可能还是会跟自己有干系。
“那位远亲搞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顾青轻抚着肚皮道。消除了便秘烦恼的他,此刻的心情跟肠道一样顺畅。
郝东来低声道:“商贾之事,见不得人的手段太多了,可笑的是,张家那位远亲连见不得人的手段都用得低劣之极,三家绸缎铺的买卖不佳,他竟联合了几家店合谋压价倾销,暗里抢夺别家的胡商熟客,不曾想竟不长眼抢到了杜家的头上……”
顾青疑惑道:“哪个杜家?”
“濮阳杜氏,大理司直杜鸿渐之三子,杜封。”
顾青笑了笑,如今的大唐一旦说起某人时,名字前面带地名,然后是某某氏,那便多半是世家,武则天以后,大唐的世家门阀势力被削弱了不少,但只是削弱,并未消除,如今的世家在大唐的势力还是不小的,朝堂里仍旧掌握了很有分量的发言权。
“所以,张家的远亲惹到了世家?”
“是,这还仅仅只是开始,其实杜鸿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