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辞官后还是要抗争?(2 / 2)
毕竟随着大明印刷技术的进步,和朱厚照让地方官府开办识字班以及全民教育的展开导致大明识字率增加后,纸媒行业也迅速崛起,大明进入全民读报时代。
但也因此,使得各种“我在户部干过”、“我在内阁和阁老谈笑风生过”亦或是“我是状元、解元、案首”的公知越来越多。
不过,大明的公知们与后世的公知不同的是,大明的公知总是以为尧舜禹汤时期的月亮比较圆,各种拿尧舜禹汤时期的事物与现在的事物做对比,动辄就说出“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唐时太宗魏征宋时太祖赵普如何演绎君臣佳话”等酸话来。
说些酸话,幻想一下古时盛世,朱厚照没觉得有什么,毕竟每个人都有幻想的权利,都可以设想自己得到很好的待遇。
但是,朱厚照也如唐伯虎一样,担心这些大明公知们蛊惑了太多的人,造出更多倡古崇古的迂腐之人来,那样整个帝国就会变得更加封闭,今人就会更加不自信,只会复古不会创新。
但偏偏,还没办法反驳,因为没人能回到过去,老百姓们也一时不知道他们越古的过去就越没有权利,也不知道他们在以前是奴隶,而现在至少是可以拥有私产的自耕农。
“没事,他们要是拿邹忌讽齐王纳谏说事,你们就拿朕让你们写的白毛女说事,他们关注朝堂君臣关系,你们就关注民间士民关系,到时候老百姓们会明白谁是对的,民心不可欺也不可能被忽悠的,只有那些想占便宜想得到好处想成为奴隶主的人才会被忽悠被诓骗;另外,对历史的解释权也不能掌握在那帮老翰林手里。”
朱厚照这么一说,唐伯虎也点了点头:“臣明白,祝允明估计快到了南京,他主办的梨园会给江南那些士绅们很大的冲击的。”
朱厚照也点了点头,让祝允明去南京发展戏剧是他的主意,毕竟江南依旧是大明朝廷最需要把控的地方,而祝允明此去南京,便是要抢在江南士绅的前面,先通过戏剧对识字百姓进行思想引导。
对于在朝堂上失败的这批文官而言,他们的确是不甘心就这么失去政治权利。
一般而言,很多人都是官场上失败就会去文场上找成功,这些文官也不例外。
严纮便找到了状元出身的伦文叙:
“伯畴兄,我等虽然失意于朝堂,不得不辞官为民,但这并不是说,我等就要坐视朝政被这些奸佞小人把持!我们要让天下士民知道朝堂上那些奸佞小人的丑恶嘴脸!
但是,现在诸如皇明报、大明要闻之类的报刊,竟还在帮那些在朝的小人说话,说他们是真正的忠臣,是真正的为社稷着想,说我们这些辞官的人是在耍性子,是受气的小媳妇!”
“我们不能任由这些报刊颠倒是非!如今既然我们已不是朝廷官员,那就用手里的笔,让天下人明白,谁才是君子,谁才是小人!”
严纮这么一说,伦文叙也积极响应起来:
“仲周所言极是,朝堂上不过是权力之争,当今陛下也非昏聩之君,国朝不至于崩坏,但真正当为大患的就是这些民间言论!
现在这些民间言论不仅仅是颠倒是非,而是在贬斥儒家理学之正统,宣扬百家杂收之言,甚至一些士大夫也响应起来!
有唐伯虎、祝允明一干只会留恋青楼酒肆之辈,更是内结阉宦,外联娼妓,言士绅之罪恶大于阉宦之罪恶!如此之言,岂不是离经叛道!”
“不只是唐伯虎这类自甘堕落的文人,连王守仁这样的名门士子,也公然鼓吹自己独创的心学,还提出什么知行合一;
子曰,知命随性,他却来个知行合一,他王守仁这是在背弃圣人之言!其罪可诛!
还有夏言这干人,竟为三宝公公正言,还说要秉承三宝公公遗志,再扬大明国威于海上!更是蛊惑得陛下支持了他,拨银十万,助其西巡!本为儒林之人,却为认一阉宦为贤!已然为儒林叛徒也!”
严纮也跟着附和道,并继续说道:“既如此,伯畴兄,我们便用文字让天下士民让陛下明白何为正道!”
“伦某定当竭尽全力!”伦文叙一时也兴奋起来,忙回应了一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