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43)(1 / 3)

加入书签

纪筝如遭雷殛,全身一觳觫,那个名号好似从皇宫里追出来的乌云,阴魂不散地一点点笼罩过来,马蹄声狠狠踏在他的心口上,扑通扑通,一下子猛地攫住他的咽喉。

暮色四合,乌鹊归林。木筏渐渐漂泊移动起来,顺着石滩,往下,往那波纹漫漫的水中。一只修长净手仍坚定地停泊在他的眼下,臣带您逃。

纪筝没有伸手握住。

下一秒,明黄下摆在空中划过小小一道弧,他整个人扑到了伸手人的怀中,挤在那方窄窄小小的木片上,随水漂,随水走。

纪筝不低头看水,只把头埋在那硬而暖的护甲前,声音闷闷的。

你带我逃。

飞尘四起,马蹄声停住。

圣上,前面是水滩了,车过不去。想要上山,这里是最近的路。顾丛云遛着马绕了车厢一圈,始终未能撩帘,不如,圣上下车

他遥遥望着那河中央,天色昏暗下来,好似是什么本地农户猎户在乘木筏渡河,人形影影绰绰,看不甚清。

车帘在他身后被风撩开了一瞬,顾丛云迅速回头,却只捕捉到了那人剪影,不用,绕过去,从另一侧上山。

可是,那样要多费

绕过去。那声音不容置疑。

是。顾丛云抱拳,圣上。

鬼使神差地,他又侧目,抬眼望了望那河中心的木筏。

木筏在那片广阔水域上小得犹如一片叶,一个浪头就可将他们轻易掀翻。

纪筝坐在明辞越的对面,蜷着双腿,小心翼翼。

一点水声,一个浪花,都能让他不寒而栗,四周天色早已昏暗下去,只有明辞越身上的护甲还有脸侧那面具,反射着点点寒光。

仿佛身处噩梦之中,与那束照亮到深水最底的月光一起,坐在了梦魇的正中央。

是臣准备不周。明辞越起身,木筏随之一阵摇摆,圣上可是冻得发抖?

不不不,你别过来。纪筝欲哭无泪地连连往后退,生怕木板就此倾覆。

明辞越好似在黑暗里笑了一下,又好似没有,他的声音仿佛怕要惊动夜风一般,轻轻的,臣的家乡四处都是水,那儿长大的孩子天生识水性,会扎木筏。

朕总是把皇叔当成西北人。纪筝下意识地接到,他这才发觉明辞越还带着那张西漠狼首的可怖面具。

明辞越摇头,臣从江南来,戍守西疆去,那里是臣的第二个家。

纪筝又问:那京城呢?

明辞越抬眼,长久地凝望着他,京城于臣而言,只是一个有圣上的地方。

纪筝叹了口气,他不怪明辞越有这样的反应,停顿半天,只说得出一句,朕信得过明家。

他知道剧情,当然信得过。

京城对于明家而言,更是一个受刑之地。

你若想重翻旧案,以证明氏清白,朕可以帮

明辞越打断他,摇了摇头:说好的,今夜臣只关心圣上。

话说得那么轻描淡写,纪筝不信。

那明夜呢,后夜呢。他说得入神,有些想伸手触碰那西漠狼首的面具,可两侧即刻溅起了不小水波,令他猛地回神,悻悻收手,这一张木筏的距离眼下又变得那样长而遥不可及。

即便那日你真跟着西漠人离开,朕也不会怪你,或许真如他们所说,你属于大漠。

一直带着它,不累么。

面具是臣从前一任西漠狼主的脸上摘得的,那是家父战死的第三天,兵营断粮的第十天,先帝因家父供职的乌州贪腐一案而下令全军撤回的第十三天。明辞越顿了顿,声音微沉,即便诏令已下,军粮已断,明氏从未后退,家父是战死的,死在敌人的铁蹄下,而不是蒙冤受审,死在国人的牢狱中。臣偷捡的是西漠粮,杀的是西漠人。

十余天的拉锯战,冤屈情,鬼门关,就被明辞越用这几句话不轻不重地敷衍过去。

这还是他第一次提及当年事,说罢,声音又平静了下来,那时圣上还小,什么都不知道,与您无关。

纪筝心想,那时自己也不小了,只不过跟明辞越还隔着一本书的距离,在书外看尽他蒙受冤屈,却仍要浴血嘶吼。

无能为力之感,比当时读到那处时更甚了。

是大燕对不起明氏。

明辞越印在月下水面的影儿好似剧烈一阵抖动。

纪筝知道这句话来得又晚又苍白。

那为何之后西漠杀到边防城下,你还赶来救下城墙上的先帝,还是放不下忠诚么。纪筝叹气,这是他看书时就想问的问题。

于情于理,即便不救,又能如何,往后史书无法斥责明氏半分,这只不过是一代国君听信谗言,践踏忠心,自作自受的下场罢了。

我若不救,与他又有什么区别。

那对朕呢,也全是因为忠诚?纪筝情不自禁地追问了一句,却又蓦地止住声,缩缩首,别这么看着朕,朕又没说错。

明辞越沉默以对。

那从木筏另一侧递过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