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六十章 童趣屋(第一更)(2 / 3)

加入书签

候,乡镇的中小学生的父母基本上都是那种没有迎接过上一波教育红利。

或者说,没有在教育发展的环境中把握好机会,从而让自己的教育水平偏低。

到时候只能在大城市里打工,从而没有办法融入城市,继而,他们对于读书就没有什么感觉了。

而且为了生活疲于奔命,哪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子女的教育中去呢?

周正对此的想法,就是觉得乡村教育的衰落其实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

但很多人对此的解决方案其实就是,他们会让自己的子女在城里读书。

哪怕城里读书的成本很高,特别特别高,甚至得让他们拼上生活所有的价值和条件,不断的压缩自己的生活成本,但他们也绝对不会放弃,不这么做。

这话说的好听一点,就是个体对于大的社会环境没有办法改变,因为自身的渺小的能力根本没有办法改变一个大环境对人的影响。

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他们希望如果自己有能力的话,就要逃离乡镇。

像六七十年代的上山下乡,这种庞大的政策,估计只能在一个辉煌的年代才有可能去实现。

才有可能去璀璨发光。

但事实上,这件事情造成的影响,几乎就是人才断层。

很多优秀的人才,埋没于乡村。

根本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实力和潜力,就这么很可惜的过了自己的一生。

说白了,其实是有悲哀在里面的。

所以周正想做的,是必须在乡村乡镇的基层教育过程中,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因为孩子们是以后的希望,他不希望以后的孩子们,光想着以自己的实力去逃离乡镇。

不想着去回报乡镇!

虽然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一件事情……

“所以,其实我是这么琢磨的,咱们能不能给村子里面修一个童趣屋?”周正所谓的童趣屋项目,就是希望能够在最大限度上,对于那些村子里面的小孩子,造成一定性质的积极影响。

让他们在思想观念上,能够从某些方面,对他们心中考虑的问题和条件,形成一个具体的更加具象的回答。

其实说实话,乡村也好,城市也好。

想要建设从理想当中的样子,其实最稳妥最长远的方法就是重视教育,因为教育不仅仅是人学知识,更是教人文明,想象一下,如果一个没有文明的村子,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而一个有文明的乡村百姓,互助友爱,没有诈骗,没有婆媳矛盾,没有老无所依又无人养,知识能让乡村富足,文明教化,能让乡村和谐,这样的农村才是我们记忆里的家乡该有的样子啊。

而想要办到这一切。

纠正当然不指望一蹴而就的就能够实现,但至少在这个过程的几十年中。

除了有相关部门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他希望自己能够尽一份责任心,能够让那些孩子们从小就有一个尊师重教,尊老爱幼的传统,能够让他们在丫丫学语的时候,就重视在教育方面的那些问题。

“童趣屋是个什么东西?”杨铁林有些不解的看着周正,他知道这个年轻人点子很多,而且脑子里似乎因为很年轻,因此有些想法太过于超然,他没有办法理解也是一个很正常的问题。

“杨老师,我是这么想的,孩子们从小如果光想着去喂鸡喂鸭了,上山去砍柴火之类的,这种想法对他们的以后的学习影响,那是无比巨大的。

而且有一些发展和思想观念的引导,更是不可逆的一个过程。

所以我琢磨着,要不然咱们就在小学的建设工作中,将这个童趣屋的观念放进去。”

周正说着,从一旁的皮包里面把他想要建设童趣屋的这个想法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拿了出来。

“我是这么考虑的,因为在偏远的山区,或者像咱们这种虽然偏向于城市,但其实深入农村的地方,由于家庭交通,环境经济区域发展条件,生活条件,父母离异等各种原因的因素。

像咱们白杨村这样的小村子,我相信全国各地都有,而且绝对不少。

尤其是像那些小山村,大人们要出来打工,导致山区的留守儿童增多。

但是我思量着,孩子们从小就没有父母在身边,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而且,会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对孩子的成长会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

这俗话说的好,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我想建造一个乡村式的图书馆,这个项目就叫做童趣屋。

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用书籍用知识去指引孩子们健康成长,让他们在业余时间,能够免费看到很多课外书籍,让他们用书籍,去充实自己的业余生活。

您觉得这样怎么样?”

“对呀,我怎么没有想到呢,这是个很好的方法呀。”杨铁林一下子变得很兴奋。

“那就烦请您和村长爷爷去商量一下,至于我们这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