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吏部恩怨(1 / 2)
狄仁杰刚刚去长安的时候,谁都不知道阎尚书竟然还有这样的一个学生。
可能也就是阎立本才看得上这个人。
他对狄仁杰有一个评价:“此人入眼之时,便想将其画入画中。只因,此人似乎唯有画中才有。”
短短的一年时间,狄仁杰就让吏部的人大跌眼镜。
一般的人来到神都都是要尽快的和吏部的某位大人挂上关系,这样才能让人想起他来。
在吏部的人看来,狄仁杰是有先天条件的。阎立本在吏部多年,后来又去了礼部和户部,可以说是交友广阔。
在他们看来,狄仁杰应该通过老师大大的施展一番手脚,结交一番同僚。
这样才能够升官。
吏部有一句老话:“连跑带送官运亨通,只跑不送原地留用,不跑不送回乡耕种。”
那个时候的吏部众人,也不会认为狄仁杰这个人会回乡耕种。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京城里面有这样的人。
但是人家狄仁杰就是如此厉害,短短的一年时间连破积压数十年的一万多案件!涉案十五万人,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明百姓,破案之后无一人喊冤,无一人不服。
堪称大唐第一人!
先帝也特别御赐蓝田苍水玉玉佩。简直就如上方宝剑一般,面玉如面君。更如同那免死金牌丹书铁券一般,能保狄仁杰一次杀身之祸。
如此一来,狄仁杰算是彻底求不着吏部了。
大理寺的老正卿也就是桓彦范的爹,桓老大人退隐之前特地上了一封奏折直接奏请先帝破格录用狄仁杰为正卿。
先帝那是什么样的人物?
自己的亲舅舅长孙无忌说关就关了,太宗皇帝留下的托孤大臣诸遂良说没就没了,后宫的王皇后说换就换了。
一个大理寺正卿……那还不是说上就上了?
更何况满朝文武,谁也说不出什么来。
狄仁杰干出来的事情足以惊天动地,谁也不敢站出来扯后腿。因为谁也不敢和长安乃至于天下的百姓作对!
所以狄仁杰是直接从最普通的掌簿跳到了正卿的位置上。
阎尚书的弟子中,他这一下子从名不见经传的位置变成了官位最高的首席大弟子。
彼时,张柬之尚且还在外面做官,姚崇还在外面打仗,桓彦范也只不过就是一个小小的长安尉——就是来了神都,他也只不过是洛阳尉,主管治安而已,最近才升洛阳令。
狄仁杰的官位在他们几个人当中是最高。
现在就算其他人的官位比狄仁杰高了……也没用。大家众所周知,只是大理寺的位置上没有人比狄仁杰更合适而已。
只要有了差不多的人选,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机会,狄仁杰入中书省成为宰相乃至于成为内阁大臣,是迟早的。
当一个阁老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整个大唐最年轻的阁老,不服不行。谁不服谁自己也去大理寺一年,也去审一万多案件,而且无一人喊冤叫屈的。
这个事儿大家都心知肚明,谁做到了谁升阁,别人没什么可说的。
所以吏部这些专门主管其他人官运的官儿看到狄仁杰难免会酸一阵,说起话来也是闲一阵淡一阵的。
他们都习惯了,在其他官员面前趾高气昂的。都习惯了,其他官员想要见他们得先到吏部学礼仪,再在这里恭恭敬敬的拱手弯腰等上两三个时辰。
他们可不习惯狄仁杰这样的官员,一来到这里之后就排他而入两眼目空一切,谁也不放在眼里。
用他们内部的话来说:“大唐就从来没出过这么目无吏部的人。”
当然,这话可不敢当着阎尚书说出来。
所以每一次狄仁杰来到吏部就跟打仗一样时时刻刻动着心机。没办法这些人全都是研究官儿的,早就已经把你研究透了。
这不是,狄仁杰翻身下马就遇到了阎尚书的手底下的吏部堂官,孙万杰。
“哎呦,这个不是狄大人吗?您来我们吏部有什么指教啊?莫不是我们内部有什么人贪赃枉法了,您是来抓人的?”
“孙大人,阎老师在吗?”狄仁杰走上前问道。
眼看狄仁杰不是对他拱手行礼,也没有弯腰躬身,孙万杰怎么想怎么别扭。
别看他是一个堂官,可平时的时候地话传话都是他。哪个官员要是敢对他不敬,敢不献上二三十两的银子,他早就把这个人打发到礼部去了。
你先学好规矩再来,学不会这个规矩就别进吏部的门。
当然,有几个人孙万杰是万万不敢如此打发的。狄仁杰就是一位。
可是你有本事也架不住别人酸啊?
“哎呀,尚书大人有多忙您也是知道的。我平时也见不着,也不知道他在不在。”孙万杰呵呵一笑打算走了。
可是他却被李慕然给拦住了。
“这位大人,我们狄大人也就是随口问一句。您听说在了就在,您听说不在就不在,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