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有才无德墙头草(1 / 2)
别看李儒这些战浮愿意上战场,但王廷知道,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条不归路。
自己的脚步不会就这样停下的,有太多的地方需要大汉兵将们去征服,他们在战场上面对征战一次能安然无恙,不代表永远。
人终有一死,与其让他们死在征讨外族人的路上,到也算他们这些本该处死之人为大汉唯一能做出的贡献。
这也是王廷创立恶军的本来目的。
王廷从武陵出发后,下一战还真是去了刚占领的益州。
他想到张郃那里看看,了解下益州刘璋方面是什么情况。
虽然有情报非常详细的报给他,但自己亲身去了才感到踏实。
刘璋现在能怎样,益州现在也算是消停了,再打吃的都没有了。
因为益州的粮仓让王廷硬生生的给分了一半去,而且百姓都跑到荆州的地盘去了。
庄稼荒芜无人耕种,而且王廷的死命包围政策,商贾们就连一丁点的粮食都运不进来。
没有粮食也许伴着树皮野菜能应付上一年,可时间越长,粮食就越少,逃亡的百姓就越多。
刘璋的餐桌有时候甚至都出现了野菜做的饭菜了。
一想起这个,刘璋就恨急了张鲁和王廷,都是这倆人搅的益州四分五裂,吃了上顿没下顿。
别看他手下还有许多贤良大才,可也不能杀来顶饭吃,他还没有达到吃人肉的地步。
说起贤良大才,最近他的大才张松就经常去王桀家里。
王桀是谁?
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郡高平县人。
王桀可不是一般人物,他当初是跟着刘表的,也是因为才干而闻名于世的人物。
先前,王粲跟人一起走,阅读路边的碑文。别人问他说:“你能够背诵出来吗?”王粲说:“能。”于是大家让他背对着碑文背诵,一字不差。看人下围棋,棋局乱了,王粲替他们恢复原来的棋局。下棋的人不相信,用头巾盖住棋局,让他用另一副棋摆棋局。用来互相比较,一道也没错。他的记忆力就是这样的好。王粲擅长写丈章,一下笔就成篇,不用修改,当时的人常常以为他是事先写好的;但就是再精心深思,也不能超过了。
他的才能就连王廷的老丈人蔡扈都异常的佩服。
有一次王桀在洛阳的时候去拜访蔡扈,蔡扈听说年幼的王桀来拜见自己的时候,竟然不顾身份,“倒履迎之”,此举引得一座高朋大惊失色,无不诧异,纷纷问道:“中郎何为独敬此小子耶?”
而蔡扈却说:“此子有异才,吾不如也。”
可见王桀的才干在年青之时就闻名于世。
在刘表灭亡后,他并未像其他人一样投靠王廷或者其他人,而是跑到刘焉这里。
在他的心里还是觉得投靠刘姓比投靠一个王廷要来的舒服,当然也看到了益州安全的地理位置。
谁知他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刘表仅仅给他安排了一个小职位,那职位叫马监,说白了就是养马的官员。
这官职要是被王廷听到了肯定会叫做弼马温的。
王桀本来是想一走了之的,这职位对于的他的才能他自己觉得是天大的耻辱。
可问题是想走的时候就走不了。
张松之所以和王桀走的很近,因为他们都因为一个特点闻名的,就是过目不忘之功。
自古就有臭味相投一说,还有一说说是鱼找鱼,虾找虾,螃蟹不会找王八玩耍。
古人言“德为才之师”,有才是好事,但要建立在无德之上那就适得其反了。
这俩人的德正好如此,只可共富贵不可同舟共济。
否则也不会有张松献地图一说,在刘焉走下坡路的时候从而出卖了刘焉。
其实这次张松听从阎圃的主意让刘焉投靠刘备也是如此之意,他看出来了,刘焉一死,益州肯定会乱的。
你睡着人家的老娘,养着人家的儿子,放任张鲁为虎作伥,不乱那是假的,这么聪明的张松又岂能看不出来,所以阎圃一来他就要找个更稳定的靠山。
可惜这个靠山他没有深靠上,因为王廷的原因他没有见到刘备,也没有采取自己的潜规则和刘备来上一腿就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久病如此,张松墙头草的特点又开始发芽了,他要找新的依靠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依靠当然是把益州弄成如此杂乱的王廷了。
他的想法和王桀一谈俩人立即就有了同感。
地图是不能献了,那就更直接点吧,干脆想办法把益州直接献出去吧。
这就是张松时常来找王桀商量找个理由说服刘璋献出益州投降王廷的。
对于张松的想法,王廷是毛也不知道。
他现在地图也不需要,人才也不缺,缺的就是时间。
时间到了,益州不变换主人那是假的。
王廷一行见到黄忠后,在黄忠的陪同下来到了张郃的战船上。
“主公,这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