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7节(3 / 3)

加入书签

高煦也解释道:“一吨为一千斤。”

“嗯,这么多水泥,你准备用往何处?”朱棣询问朱高煦,朱高煦也不假思索的回答道:

“官道的修建,以及城池的城建和下水道,还有水渠、河道、堤坝都需要它。”

“儿臣算过了,官道修三丈宽,厚三寸的话,每年留出一半的水泥,可以修建三百里左右的官道。”

“三百里官道虽然看上去不多,但日后各地水泥工场还会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只需要百年的时间,就能修建起串联各府县的混凝土官道。”

朱高煦诉说着自己的畅想,可朱棣却皱眉:“朝廷需要官道,这混凝土官道走起来也舒服,不过朝廷只需要几条主要的混凝土官道就足够。”

“自吉林到金州,自沈阳抵达全宁,自全宁抵达北京,北京至扬州……”

朱棣似乎是觊觎水泥很久了,表面上不询问,可私底下已经在脑中构筑了一条庞大的交通网。

他的想法就是能让军队以最快速度开拔进入各省,对于混凝土道路的用处,与秦驰道的观念差不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