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我们的1654 第25节(2 / 3)

加入书签

地之间还有真爱。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随着船队越靠越近,加入唱歌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眼睛流着泪却大声欢唱。

吴咏梅没有跟着唱,只是有点不解。

“为什么要这样?”

“不需要弄明白。不过我敢保证,绝不会再让这样的歌从我们嘴里唱出。”

建国安轻轻拍了拍妻子后背,叹了口气。

半个小时后,紫云号的厨房通知大家来取早饭。

所谓厨房,只是甲板上的一个40尺可折叠平台用货箱。它的内部尺寸12080米x2126米x2043米,里面装着新设计的组合厨房用具。

紫云号原先的厨房早就做了改造,拆了许多不必要的设备。现在那里面装满了生活必需品,保障穿越者们六个月内可以不从外界得到食物而存活。

同时厨房的工作人员也暂时住在这个集装箱里面,这像其它穿越者们一样。没办法,紫云号上的房间太少,只能给某些需要照顾的人物住了,比如女士们。

男人们挤一挤集装箱没啥,床垫足够多,航行时间也不长。甚至方便的问题,也因陋就简来解决。

伍大鹏等五人来到厨房时,已经在货箱开口处已经排起了长队。有人想让他们先排,五个人连忙摆手,老老实实地排在后面。

排在最后的李子强无聊地对宋士达说:“你总做起跳动作干什么?害得我总想按你肩膀。”

“怎么啦?我愿意。”

建国安回头小声插了一句:“李子,现在你还真没有大使有力气,连我都想和你试一试。”

“无聊!”李子强不予理会。

说话间排到了他们,一人一个不锈钢冲压饭盘,两样咸菜,两个鸡蛋,一不锈钢碗稀粥。

伍大鹏打量了一下所谓地组合厨房用具,问厨师:“师傅,这设备好用吗?”

厨师是广东人,叫何远清。普通话不错。他回答道:“好用极了。十五分钟能做好满足一百个人的稀粥。要是干饭啊,出的更多。我从没有想到还可以用酒精当燃料,看那火苗啊,炒菜肯定快。”

李子强插话说:“可别弄成龙牙岛上那种用铁锹炒菜的味道――――――”

“不会吧,我和那位厨师是两种风格。”

五个人和其他人一样围坐在甲板上吃。

伍大鹏问宋士达,“其他船上的人早上吃什么?”

“和我们一样,还比我们多了火腿肠。不是购买的,是我们食品厂自制。全是精肉好肉,偏咸了些,好存放。”

“今天上午全是他们出工,吃好点应当。”

一个小时后伍大鹏向几个船长下达了命令,“按原计划执行!”

船队开始重新整队,慢慢地向高屏溪的河口驶去。

通过对五个人带回来的水文资料和影像的分析,运输公司的港务部门决定把第一个基地建在河口的下方三公里处,起名为高屏港。

那里不仅有处天然的海湾,还可以借助高屏溪河口冲积的沙洲做天然的防波堤。在影像中,海湾有两平方公里大小。东北方向的沙洲若隐若现。是个登陆建港的好地方。

当然他们也考虑过夏季和冬季的水位差异,也做了好几手准备。

00后遇到了00后

紫云号放下一艘摩托艇,几个港务部的工作人员前去测量高屏港的详细水文情况。

孙德发跃跃欲试,想建议把海洋之心放下,也参与测量。他瞟了一眼李子强,却看见他正一本正经地拿着望远镜和建国安一样地观察海岸。于是压下了念头。

专业的测量还得是交给专业的人士,再说还有很多急需的设备要吊卸,怎么也不能先轮得上海洋之心。

“啧啧,这是多么荒凉的海岸啊!全他妈的是树啊!”李子强感叹着。

“所以我们先选这儿做第一个基地,正好能充分利用上木材。”

“现在开始,我的作用不大了――――――”

“哈哈,你怕没有存在感了?到时候你可要忙得要死―――――我好多农业生产设备可全靠你了。”

俩人正有一言没一语地说着,李子强的步话机响了。

宋士达急迫的声音传出来:“你们三个在干什么?!快到总务办公室来帮忙,我都要忙死了,你们卖呆儿玩!”

范大海最后一遍看了各项数据,一切安好。天气和海况比穿越前还好,按计划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正式开始登陆了。他把工作暂时交给大副,独自去了儿子的房间。世界上,他只有儿子放不下。

范伟业还在沉睡着,粉嫩的小脸红扑扑的招人喜爱。

范大海轻轻把儿子凌乱丢在地上的衣服收起来,从自己的行李箱里拿出一套适合七岁儿童穿着的衣服,轻轻放在儿子的枕边。同时抓起儿子放在枕边的眼镜和香烟放到自己的制服兜里。他刚想亲亲儿子的脸,步话机里传来沙沙的声音。有情况了,他立即走出房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