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 第508节(2 / 3)
漕运通判哈哈大笑了,这个商人毕竟不是混官场的。
平常期间,大家可以互相推诿地干活,但是,若是真能解决粮食运送的问题,这个活儿可是人人抢着干的,因为立竿见影见功劳的。
漕运通判说:“你不要担心,这等好事,我一个陈条上去,就是扒民房、官房都是可以的。你,真是爱我大清的弦高!”
那个商人立刻恭恭敬敬地跪下了,规规矩矩地磕了个头。
他跪着说:“没有我大清,我等人哪里还有活路?”
漕运通判听了这话,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这话说的,过了吧?
但是他哪里敢说个不字?连说,是极,是极!
张家湾码头到京城的道路当时就开始兴建了。
果然如漕运通判所言,上级部门那是大喜啊,当即给了批复:大建,特建,好好建。就是这个意思吧。
由于受了重视,这道路修得快啊,一水儿的三合土压实了。
重要的地方还用水泥辅成。
这道路可以并行通过四辆大马车!
一路直达京城!
京城里,一些阻碍道路的房子都扒掉,一水的青石铺成。
那个商人目测了一下道路的宽度和平整度,感觉自己完成了任务。
汉唐集团安全情报部的范例部长,给他们下发指令,想办法从侧面推动鞑虏把码头和道路的基本建设做一下,成本嘛,不必要考虑。
这个是当然了,以后就是汉唐集团来了,不是还得修?
那个商人最后看了一眼码头和道路。
他感觉那码头上的设备,同时下摆两辆汽车是没有问题的,另外,那道路也可以并行两辆汽车了。
他的脑海里顿时出现了两辆轰鸣着的汽车,它们喷射着子弹,毫不留情地迅疾如飞地扑进了京城里!
但是任务还是多多的。
那个商人很快要去天津开分店了,生意就是红火呢,这些就是我大清领导有方嘛。
当那个商人来和漕运通判告别时,漕运通判心里竟然立刻有了不舍之情。
这是一个多么好的商人啊,去天津干嘛?留在这里辅佐我多好。
但是商人重利轻离别,这个家伙执意要走了。
漕运通判最后无奈地说:“若是你主家执意要你去天津,也罢,我那里有朋友,可以为你修书一封,到时候也好有个关照。”
那个商人心里话,在你私人身上花费了差不多十万马票的货物了,就得了这薄薄的一封信!
不过这样也好,便于在那里展开工作了。
鞑虏的反应 4
明建文二年,1400年,燕王朱棣在天津渡过大运河南下争夺皇位。
朱棣成为皇帝后,为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便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这样,自古因漕运而兴起的天津,在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也就是1404年12月23日正式筑城,这是明大陆历史中唯一有确切建城时间记录的城市。
作为军事要地,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天津开始筑城设卫,称天津卫,这就揭开了天津城市发展新的一页。
明代的漕运,无论经河、经海都以天津为必经之路,明代统治者在此立卫筑城、置囤建仓。
天津为适应其保障漕运正常进行和拱卫京师的需要应运而生,从旧日的聚落市镇发展为军事城堡。
后来这里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鞑虏顺治九年,1652年,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在目前的时空,天津地区漕运的发展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海运、河运并举,商贩、官运兼行。
漕运的发展繁荣使数万名漕运人员从天津停留或经过,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天津的消费,使这里成为北方商品的贸易中心,吸引了很多人来此移居,因此,这里绝对是个开商铺的好地方。
由于运送漕粮的人员大多是南方人,他们经常在天津停留,所以在南北运河上还经常能听到南方语言。
受到南方漕运人员的影响,部分天津人也學会了讲南方方言。
这一点就是52号工作站要远比51号更大一些的原因,就算人员多了,也不容易招人注意。
也是从明代末年开始,流入天津的商品种类日益增多。
如江浙一带的丝绸、瓷器、布匹,辽东的大豆,河南的粮食,闽广一带的海货、木料、茶叶、纸张。
天津的集市和商业区就此出现,当时天津城内出现了东、西、南、北、中五个集市,分布在城中心和四门附近。
北门外有杂粮店,商贾贩粮百万,资通京师,城东有宫北大街、宫南大街,城北的针市街、估衣街、竹竿巷以及驴市、牛市、布衣胡同等都是商业较为发达的地方,天后宫附近在明代中期已经成。
在天后宫的后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