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1654 第512节(2 / 3)
务兼理粮饷”时,却因郑家突然势大,而留在京城里听命了。
这次前来是议事,不是谈判。所以一切都不公开,可以便宜从事。
底线是封海盗大酋为东南王,含有浙闽两地,今后不得越界。
明面上要求对方退出浙江之地,放出羁押的官员,一切既往不咎,可以暂居台湾大岛。
如此,我大清慈悲为怀,可以赏赐美女千名,黄金八千两,白银八万两。
这一路上洪承畴在反复思忖,这个条件怕是过于太高了,不管谈成哪一条,将来都会是我大清的耻辱,而这个耻辱恰恰要由自己来承担。
冯铨这个狗奴才,端的是一个好手段!
随着南方汉官陆续入了强盗集团的伙后,他们也将党争带进去了。
南方入伙的这些汉官之间,还有和原有更早入伙的北方汉官之间,从来都是矛盾重重,交织发展的。
鞑虏对此又是头痛,又是充分利用!
多尔衮死后,鞑虏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气候突变。
顺治帝亲政后,鞑虏贵族的反多尔衮势力开始执掌朝政。
从1651年二月开始,清朝开始审定中央各部汉官,有的被严加惩处,有的则继续供职。
原先效忠多尔衮的范文程、洪承畴、冯铨都受了冷落。
鞑虏从来都认为,只要你们是我等的人了,那么不管是冷落还是重用都是对你的一种考验!就看你经不经得起了,结果范文程第一个经过了鞑虏的考验,得到了重用,然后是洪承畴。
在1653年三月二十一日,顺治伪帝下谕命吏部通知经过了考验的冯铨迅速赴京。
三月二十七日,顺治帝亲临内院召见冯铨,对他很表关切之意。
当天傍晚,冯铨等大学士奉召入宫,谈到翰林官贤否时,顺治帝认为只要他亲加考核,文之优劣毕见,即可定其高下,这时陈名夏也在。
但是冯铨却别有心计奏曰:“皇上简拔任用贤才之人,不应该仅仅去看他的文章……南人汉官大多文章写的好但是做事不行,主子们文章写的不行但是做事效率高。
如今科举考试也不能只看文章好就录用了,文章行事都好,才可以任用。”
贬抑南人汉官,正是冯铨真意。
而此前被劾之陈名夏、陈之遴均隶籍江浙。
顺治伪帝看了看陈名夏的表情后,当即表示赞成冯铨的意见。
翌日,冯铨官复原职,是为弘文院大学士。
这说明冯铨于罢职考验期间清楚朝廷内部情况。
此后,南人汉官屡遭打击,多与冯铨有关。
这一次海盗集团伏杀我大清二十万大军事件,又被他利用来打击南人汉官了。
洪承畴中枪了。
但是理由确实充足,他完全了解东南地方的情况……
洪承畴就这样不得不踏上了热兰遮海关的码头了。
汉唐集团的反应
汉唐集团没有太理会洪承畴通过海关客服部和热兰遮客服部连续发来的请求。
他的请求,真是能把人的鼻子气歪了,你要求见汉唐集团的大头领?妈蛋的,当我们是社团嘛?!
但是谁会有闲心去和一个六十岁的古人跳脚对骂?闲的。
作为投降清朝、为清朝充当马前卒的前明大学士,洪承畴在南方关系盘根错节,声望犹存,他应该是招抚东南的理想人选。
但是这是一个二货横行的时代啊,江南人士根本不承认洪承畴的存在。
他们更希望“洪承畴”已经死了,是一个停留在史册上的光辉名字。
二货们习惯于用“忠与奸”、“好与坏”的两极化标准来评价历史人物。
在这种二货标准下,历史人物要么是忠臣要么就是奸贼,要么是忠君要么就是卖国。
汉唐集团的人当然不是二货了,他们只是都真心问过自己的本心,要是自己也处于他的处境,会不会自杀以谢君恩?
最后没有人会选择这样做,但是汉唐集团的人还是佩服那些能自杀来谢君恩的。
这是两回事情。
汉唐集团安保部准许安保队员在反抗无效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投降,要相信安保队一定会救你出来!
但是,这不是鼓励安保队员去投降……二货们可能看不懂这里的区别。
洪随畴随着鞑虏大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
他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所谓民族的合流打下基础。
洪承畴也建议鞑虏强盗集团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信纳,加以推行,完善了强盗集团的国家机器。
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洪承畴建议鞑虏强盗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两者之间的差异。
洪承畴的一切行为都在汉唐集团的笔记本里,但是汉唐集团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