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05节(3 / 4)

加入书签

去。

东边阁楼上,左清尘和赵无极早被眼前声势惊呆,唯独齐灵儿一脸冷漠,余光中,就见身旁的少年人眉头紧蹙,正低声念叨着什么。

“佛家行教化,四大皆空,戒律等等,却是将众生当作那等笼中鸟,非诚心之道。”

于云荒书院中苦读久矣,孔丘愈发喜爱上那儒道,儒道教化真善,自问于心,行于世,重于礼。可一个人苦读久了,以孔丘的少年心性自然会觉得烦闷,幸好有那个唐玄奘常常传书信与他论道,算上今次虽只见过两面,可不知不觉间,两人已将对方引为知己。可是孔丘总觉得那佛家教义有些不堪,虽然在书信中,孔丘辩不过唐玄奘,无论禅机还是道论每次输的总是他,即便如此,孔丘仍旧执拗的坚持,佛家教义虽善,可却没有儒家的诚。

“佛家以道意教化世人,却为枷锁,然佛头者,又以何必为教化。”

长安城中,就在佛家教义传遍天地之时,孔丘终于想出一句能辩驳玄奘的话来。

“诚之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之者也”

随着这句话出口,越来越多的教化之道蹿入孔丘心头落于嘴边,却阴差阳错地随着大势至菩萨的道力传向四面八方。

大唐宁化府中,晨光乍露,衣衫上打满补丁的书生透过窗棂,看了眼满城匍匐膜拜的百姓,轻叹了口气,起身走下厨房,香味传来,不由得嗅了通鼻子,面露喜色。锅灶旁,一脸菜色的老妇却似没想到儿子今日起得这么早,手一抖索,急忙将掀开的锅盖放了回去。

“娘今天又做了什么好菜?”

“方才隔壁的黄大爷又送了尾鱼来,今日还是吃鱼。”

老妇强挤出笑意,推着青年书生就要往厨房外走。

“不对啊,昨日是黄大爷生意不好,那条死鱼没卖出去。今早他尚未出摊,怎么又送鱼来了。”

书生皱了皱眉,看着瘦骨嶙峋的娘微微祈求的眼神,心中忽地一酸,大步走到灶前,将锅盖掀开。锅里确实躺着一尾鱼,颜色发沉,书生颤抖着手将它翻开,鱼背皆骨刺,却只是半条鱼。昨日娘俩感恩戴德地从黄大爷手中接过那条死鱼,早已说好,一人各食一半。家道中落,也算的上家徒四壁,娘整日奔波府城内大户人家,做点针线活弥补生计,而他自己也为别人写写书信,可赚来的钱远不够娘俩饱食,日日喝粥吃干饭,难得能开一次荤,书生自然不会一人独食。孰料娘为了让他能再吃上一日荤,将那鱼偷偷藏起,翻了个背,自己却不吃半口。

眼圈发红,书生颤抖着回过身,却不忍去看掩面而泣的娘,怔怔地望向城中摆香设案的大户们,满脸复杂之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落魄时,佛家那些四大皆空之言又如何能入耳,唯独这句话传来,回荡在青年耳中,渐渐抚平了他心中凄凉之感。

“贫贱不能移,我虽落魄一时,可未尝没有发迹之日。”

书生喃喃自语道,而后面色变得肃然,朝着长安城方向作了个大揖,拾起筷子将那尾鱼夹入碗中,恭恭敬敬的递给他娘,甩袖回转里屋。

大唐境内,拜佛者虽多,可亦有不少清风傲骨的读书人,读诗书,行礼乐,虽落魄一时,可却执着于本心,又岂会被佛家教义所感。当那丝儒家教化透过万千佛道传来,落入耳中,现于心头,令他们只觉茅塞顿开,醍醐灌顶,无不感激涕零,毕恭毕敬的朝着长安城方向长揖到底。

上万读书人的朝拜之念虽弱,不足拜佛者万一,可却宛若临于山崖烈风边的劲松,执拗不屈,逆流而上,在佛道洪流中奋勇向前,到达长安城时竟隐隐超出拜佛者一头。

会场当中,唐玄奘长叹一声睁开双眼,这是他第二次接受朝拜之念,可惜,和前次一般,尚未圆满就被中途打断,想要再行教化却不知又要等到猴年马月。在齐灵儿以及长安诸强、巨头的复杂的目光中,东阁上的少年低声自言自语着,神色时紧时舒,微露懵懂,却是连他自己也不知道适才的无意之举,竟破解了佛家之局,佛道教化虽传遍大唐,可并没因此蔓延开,只不过信佛之人已越七成,虽只剩三成信念不变,可也令通风等人长舒了口气。

就在这时,会场中那个年轻僧人抬起头,遥遥望向东阁,作了个佛礼,云淡风轻地道。

“小僧欲宣扬教化,普渡众生,孔兄为何阻拦。”

孔丘微微一愣,迎上唐玄奘略有不满的目光,虽不知发生了什么,可心地还是涌上几丝愧疚,迟疑着,挠了挠头开口道。

“大师虽欲普渡众生,可众生皆在,各有命数,又何必成那失了羽翅的笼中之鸟?人于世间,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入红尘,又何必再出,就算逍遥红尘外者,亦为世人。”

初时声音细如蚊蚋,可越到后来,孔丘愈发义正严词,多年后行礼乐平天下的气度第一次流露出,却在这长安城中,令那些修为强横的穹天、玄天强者微微咋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