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24节(3 / 6)

加入书签

杰任军区后勤部长,原独立师后勤部政委张镇华任军区后勤部政委。”

“根据杨震同志提议,中央决定在新的吉东军区实行集体领导制。由部分军区各级部门的团以上领导中选拔出部分德才兼备的干部组成军区党委会,对军区各项工作实行统一的领导。”

“中央决定由军区司令员杨震同志、军区政委李延平同志、军区副司令员兼三分区司令员赵尚志同志、政治部主任高禹民同志、一二两个军分区的司令员、政委、一团团长兼政委王光宇同志、后勤部政委张镇华同志组成吉东军区新党委统一负责全军区工作。”

“军区党委会由军区司令员杨震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全面主持常委会日常工作,主抓军区全面的军政建设。并兼任东北局书记处书记、吉东省委第二书记,负责吉东地区的对敌军事斗争工作。军区第二政委李延平同志担任军区党委第二书记,主抓军区党务以及政工工作。”

中央在杨震的再三请求之下,批准了总指挥兼任军区第一政委的要求。但是杨震提出的由总指挥担任军区党委第一书记的要求,却被中央否决了。中央电告杨震,在对敌斗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之下,他这个军事主官兼任党委第一书记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这样才能保证他这个军区司令员在整个东北对敌斗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之下,在军事上的一些决策不会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中央除了否决了他的部分要求之外,还再三强调,整个东北地区的军事斗争他要负主要责任。

而且中央在复电上明确的告诉他,他在东北局的这个书记处书记的职务,就是负责军事斗争的。他作为东北局书记处书记、吉东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司令员要保证整个东北局的军事斗争一切按照中央要求与指示去做。

必要时他可以先斩后奏,不必事事请示中央,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自行作出决定。要保证整个东北的斗争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要保证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

看着这封电报,杨震知道自己就是中央在目前无法对整个东北抗战班子做出大的调整之前,自己就是中央安插在东北的一颗钉子。自己在留苏人员、朝鲜籍干部占据了极大比例的东北党政军中,起到一个制衡的作用,以保证东北党与军队一切服从已经失去联系数年的中央领导,而不是服从某些个人的所谓领导。

否则按照现在全国各大区的部队中,几乎都是分局第一书记或是军队政委兼任第一书记的情况之下,为什么抗联的安排与众不同。一、三两路军倒也罢了,都是省委第一书记兼部队党委第一书记。只有眼前最兵强马壮的吉东军区却是担任省委第二书记的司令员担任第一书记。

对中央这些安排的真实意图,也许下面部队的团长、政委不明白,也许一三路军的首长不明白。但杨震却是心里明镜的,只是不能说破而已。他清楚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与中央的想法。他明白这是中央借助自己的手开始逐步清洗那个人在东北抗联中的影响。

毕竟东北与中央失去直接联系已经数年,那个人在莫斯科工作的时候,一向以中央自居。他与江北的所谓共产国际对抗联的影响远比现在才有重新接触上的中央要密切多。对抗联的影响也大的多。

他在红军中的影响,早就已经随着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主力被迫进行长征,在遵义会议后已经消失余烬。但他对抗联的影响去远不是关内可以相比的。毕竟在调回国工作前,他一直以中央的身份对抗联下指示。

这个人在抗联中的影响必须消除,这是中央私下已经达成的共识。否则按照这个人一贯以江北与共产国际的指示大于中央,一切以服从共产国际也就是江北指示的做派弄不好整个抗联部队会被他整体的断送掉。而此时出现的杨震,正是一个绝好的人选。

说实在的中央在听取了季青的汇报后,对其回国后,将抗联与中央的关系有意的切断,将其移交给共产国际,已经是很不满意。对其在任期间作出的那些不顾现实的指示,也是怨气多多。对于三、六两个军过江部队被扣押、移交给新疆,而不闻不问,更是愤怒到了极点。所以中央对其在抗联的影响力采取逐步调整、削减的手段也就不足为怪了。

杨震脑海之中胡思乱想,而显得微微有些走神。一边宣布中央决定的总指挥却不知道杨震此时心中有些乱七八糟的想法,只是笑了笑道:“我这个第一政委只是兼职,今后在军区的工作是务虚而不务实。和大家一起相处共事的这些年,得到大家很多的帮助。即与大家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不小的辉煌,也曾经在日伪军的重兵围剿之下遭遇过严重的挫折。”

“我对自己这几年的工作做了一个四六开,好的方面还是占多数。不知道我这个自我评价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但有一点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做到了问心无愧。如今我就要离开吉东军区,到东北局工作了,以前的恩恩怨怨大家可否一笑了之?”

“杨震同志的表现大家也都看到了,军事能力强,指挥大家打了不少的胜仗。不仅挽回了下江被动的局面,还打下了这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