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456节(3 / 5)
部,还有一个班的战士一起都跑了回去的事情。
挺进军临出发的时候,为抗联专门组建的六个新兵团,等出了长城一线。上万人的新兵,跑的只剩下六千多。新兵跑,老兵也跑。战士跑,干部也跑。逃兵的事情,在挺进热河这一路上成了各级干部最头疼的事情。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每天晚上行军休息的时候,各级干部见面第一句话都是你们今天又跑了多少?一些新升级的部队,甚至问的是你今天还剩下多少人。干部还剩下几个,战士还剩下多少。
部队又是在崇山峻岭之中强行军,没有精力也没有时间去抓这些逃兵,只能采取一些极端手段来处置。为了遏制住这股逃兵潮,一向轻易不杀人的政委下令,对待逃兵的政策进行调整。
由原来拖枪逃跑的就地枪毙,改为对于逃兵中的干部只要抓到就地枪毙,战士第一次罚到后勤部门做苦役,第二次则就地枪毙。拖枪逃跑就是叛逃,这没有什么好说的。但是对于普通的逃兵这么处罚,在关内部队的历史上恐怕还是第一次。由此可见,形势究竟恶化到了什么地步。
为了遏制逃兵潮,在出长城的时候甚至一次枪毙了鼓动战士逃跑的一个老红军时期的副营长,还有被抓回来的三个连级干部,十多个排级干部。并采取了传首示众,将尸体摆在行军路线上让所有干部战斗都见到,这一古老的威胁方式,才大致刹住这股风气。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从新升级的地方武装之中出现的这股不愿出关作战而引起的逃兵潮,已经蔓延到了老部队和干部身上。甚至有的人都喊出了宁可死在太行山,也不愿意去东北。再不下决心刹住这种情况,等到了热河整个部队还能剩下多少人?
新升级的部队倒也罢了,但是那些老部队跑的人可大多都是经历过无数大战恶战的老骨头啊,甚至还有不少三八年就入伍的老兵。这样的人也都跑了,可见当时的形势之恶化。但尽管杀人杀的政委都有些心软了,却仍旧没有完全杜绝逃兵的风气。
直到部队进入热河之后,因为敌情过于复杂和严重,脱离部队几乎就是一个死。别说单独行动,就是小部队都很难生存下来。再加上日伪军已经严密的封锁了内外长城一线,就是离开部队跑也很难跑回去。这才让这股逃兵风,彻底的平息。
你身上的军装可以脱掉,枪也可以丢掉。但是你的口音能改?手上的老茧和脑袋上军帽压出来的印子能去掉?被日本人抓到,不是送到东北当劳工,就是死路一条。与其这样,还不如留在部队。
用温文尔雅的挺进军政委的话来说,这出关真的是一关。当两位老帅与杨震谈起这件事情的时候,杨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饶是他的心理素质这么好,也是瞠目结舌。这与后世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简直可以说大相径庭。
战争就是风险
挺进军北上时候,遭遇的逃兵潮虽然只是一个花絮,但也可以从另外一个方面证明关内部队在征兵的时候,远非杨震想象的那么好。部队的基础,也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牢靠。无论你怎么做思想工作,中国人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思想,短时间之内不是那么好改变的。
尤其是在当年关内部队东渡黄河创建华北根据地的时候,宣传的口号是守土有责,离家不离乡。你自己就是这么宣传的,还怪部队在得知要挺进东北之后,军心动摇?政治动员在好,也不如家里面的老婆、孩子、热炕头好。
在两位老帅看来,一旦部队在连续损失过大,在短时间之内很难获得补充。即便是在老根据地,动员部队来东北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内战的时候,可以用俘虏补充部队。但现在你总不能抓到的日军俘虏换身军装,补充进入部队吧。就算他个人愿意为反法西斯战争效力,但就算你自己也不可能放心让这种部队上战场。
尤其是一旦日军以重兵集团全力反攻热河,切断挺进军与东北之间的陆地联系。那么对于连续作战本身实力就已经极大削弱,却是很难得到补充的部队来说,那情况就是更加危险了。到时候要弹药没有弹药,要粮食没有粮食的部队,甚至有可能在日伪军围攻之下全军覆灭。
当年西路军的悲剧,给两位老帅,尤其是担任援西军司令员的印象太过于深刻了。孤军在无补给的情况之下长途远征,结果大多是以悲剧收场。尽管现在的抗联不是当年人困马乏,粮、弹两缺的西路军。
但日军也不是当年装备也很差,只比西路军要好那么一点点,而且战术素养全无的马家军。两位老帅在和杨震谈话的时候,曾经以西路军的教训,提醒过杨震避免重蹈当年西路军的覆辙。尤其是在部队补充困难的情况之下,这点教训尤为重要。人不是枪炮弹药,打出去还可以再制造,人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对于补充困难的挺进军和抗联来说,日军后续作战能力则要强的多。即便关东军和华北日军受到重创,此战过后无力进行反扑。但日军在华中、华南,在国内和朝鲜,都还有大量的部队。
而且根据情报显示,日军在国内正在编组大批新的师团。而日军又掌握着海运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