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763节(1 / 5)
杜开山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对于政治那些东西并不感兴趣。这个人天生是一个战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弱智的很。杨震有时候很搞不明白,按理说这个家伙也算是老兵油子出身,怎么对有些方面的事情就这么不敏感?
今天这事如果换了王光宇或是陈翰章,都不会做出他这种事情来的。帮一把或许派出一个师帮着压压阵脚也许会,但是这么明目张胆的直接出手,在一点必要都没有的情况之下,从人家的碗里面抢饭吃,两个人都不会这么做。
在这种事情上,必须要顾及到兄弟部队的感受。大家都是军人,内心的傲气和骨气都是有的。在当时人家没有要求你帮忙,当时的形势也没有必要去帮忙,上级更没有部署你去支援。人家自己完全有能力解决的情况之下,这么做是会很伤人的。
最关键的是,如果他真的以大局为出发点,为了尽快的解决冀鲁豫边区的日伪军残存力量,这么做倒也罢了。但杨震很清楚,这个家伙的出发点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他的这种做法说好听的是帮助兄弟部队加快进展,说不好听的他这是在抢功。
当然以杨震对这个家伙的了解,他这么做的原因绝对不是抢功而是在发泄,这个家伙眼皮子还有那么肤浅。以他的性格来说,冀南地区残存的那点小鱼小虾,他根本就不会看上眼。他横扫冀南,包括沧州城攻坚战,打成那个情况,都是这个家伙在发泄怒气。
战场之外
对于杜开山的性格,杨震还是很了解的。这个家伙被二十二师团跑掉了一部分,感觉到丢了面子。尤其是在西线陈翰章将日军五个联队全歼,无一漏网的战绩面前,丢了自己的面子。这心里恐怕会很是怒火中天,将火气都发到了冀南日伪军的头上。
其实杨震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真正怒气是从那里来的。自己面上说的那些,固然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杜开山对德州日军的不重视,也占据了其中大部分的原因。但这些原因,并不是如此动怒的全部原因。
最关键的就是这个杜开山如此的不冷静,为了一点他所谓的面子问题,居然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放着眼前的日军集群不管,跑到兄弟部队碗中去抢那么一点肉。对于杜开山的性格太过于了解的杨震很清楚,如果没有被二十二师团一部溜走。冀南日军的那点残存力量,他杜开山能看上眼就怪了。
对于自己一手培养起来的爱将,究竟有什么样的能力,杨震哪里会不知道?恐怕杜开山就是认为德州现在日军兵力虽多,但在久战伤亡巨大的情况之下,已经无力向外反击。自己的部队又是清一色的机械化,行动迅速可以速战速决。
上级没有下达进入山东境内作战,自己满胸的火气发泄只能找冀南的那些小鱼小虾去。只要动作够快,应该是不会出现什么意外的。可是战场之外的很多问题,都或是被给他忽略了,或是他压根就没有去想。
杜开山这样的人,在战争年代是无价之宝。能打、能拼,关键的时候能担大任。每一个上级都喜欢,但在和平年代却就很难说了。他的这个性格,杨震一想起来就摇头。自己也曾经点过他多次,可这个家伙却就是屡教不改。
杨震也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口才太差,说服工作做的很不好,还是这个家伙天生就缺少这根筋。还是人天生的品性一旦养成,后天便很难改变。他杜开山在川军中打混那么多年,能力相当的不错,却始终没有升上去,恐怕还是与他的这个性格有关。
原本杨震以为他与他的那个外柔内刚的妻子相会之后,这个脾气和秉性会改变一些。哪里想到,还是茅坑里面的石头,还是那么又臭又硬。虽说表面上好了一些,有了一些的进步,可这骨子里面的傲气,还是没有减少半分。他的这种个性,在和平年代却并不是一件好事。只是有些东西,自己是不能明说的。
尽管杨震在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显得有些沉默。对于杨震的分析,特别是要准备应对在渤海湾解冻之后,要防止日军从渤海湾登陆,从整个河北战场侧翼打开通道的思路,作为军事大家的老总还是很赞同的。
不管日军有没有这个想法,但日本海军只要元气还在,无论情愿与否这个准备就必须要做。否则一旦日本海军,从渤海湾登陆直插整个河北战场侧翼,那么整个战局就随时有翻盘的危险。
至于抗联从战役发起到现在,装备的损失加上伤亡数字,不用杨震说老总也清楚的。按照他的要求,抗联各个师每日的伤亡数字,在他那里都有一个汇总。到眼下整个伤亡,已经积累到了一个巨大的,让几乎每一个人都心惊胆寒的数字。
即便杨震不说,老总也很清楚,攻击线已经无法继续南伸。能打到现在的这个态势,南下作战的抗联已经是倾尽全力了,实在是已经没有能力继续南下。面对着整个华北战场日军先后投入的二十余万兵力,再加上数量更多的伪军,打成眼下的局面,可以真的相当不容易。
日军不是稻草人,站在那里等着你拿刺刀去刺杀他们。无论骨头还是肉,都是需要一口口去啃的。此次会战之残酷,为老总从军几十年之罕见。如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