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2节(2 / 4)

加入书签

……”她吓得脸都白了,忙伸手去抓脖子上的白绫,吓得哇哇哭了起来。

刘幽求怒道:“由不得你!”

女子一边挣扎一边哀求道:“阿郎您行行好,看在我侍候您这么久的份上,饶了我吧,我不想死……”

刘幽求套好了白绫,也不管她说什么,手上一用劲,便紧紧地勒住了她的脖子。她瞪圆了惊恐的眼睛,大张着嘴模糊不清地哀鸣:“不要,不要!”

……皇帝最终没有杀刘、张二人,下诏把他们流放到岭南道去了。萧衡也一直没有消息,但凶手被刑部查获,是隔壁一商户见色起义做下的凶案。于是长安又恢复了平静,太平公主一党也没抓住刘张二人的事不放,非要对付太子,两边都缓和下来。今上是不是因此对李隆基产生更大的戒心,也无从知晓,圣心难测。

时到了端午佳节,长安城更加热闹起来,周边各县地方官们观赏“竞渡”,百姓们纷纷在门上贴蒲艾、纸牛“镇病”,宫廷里也举行了宴会,遍请皇室宗亲、各邦使节参加,歌舞升平好不热闹。

朝廷还有一件大事,要在端午节上正式宣召将金城公主送到吐蕃。继文成公主嫁到吐蕃之后,唐朝与吐蕃的关系得到了发展,但近年来双方战争频繁,所以唐朝廷早在神龙三年便决定将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亲。

金城公主是章怀太子的孙女,一直生活在宫廷,养父是唐中宗。

原定去年就该送金城公主去吐蕃的,但去年唐军与吐蕃发生边境冲突,死伤无数,所以延迟了时间,今年端午前夕,在长安的吐蕃使节上表催促,皇帝召三品以上京官商议,大家都赞成和亲。

这次朝议因为参加的人比较多,连薛崇训也有幸在场。他心里挺不是滋味的,把汉人公主送给别人,怎么想怎么不爽。

看着满朝文武毫不介意的样子,薛崇训脸色铁青,真想对那吐蕃使节大吼一声:公主没有,三千虎贲如何?

但他最终还是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言不发……瞎嚷嚷是没有任何用处的,最多被人当猴子围观。从唐太宗起,唐朝廷就一直认为把公主嫁出去,不仅可以安抚蛮夷,还能通过女人影响外番政治,促进和平。总之这是一项既定国策,不是某一两个人能改变的,更何况薛崇训在朝里算哪根葱,谁听你的?

薛崇训记忆里,后来有个明朝,后期打仗屡战屡败,但从不和亲……唐军挺能打的,却还是要送公主,这点很让他难受。

朝会散了之后,一大群人依次从含元殿出来,然后薛崇训等皇亲国戚不能回家,随即就往北走,去麟德殿参加宫廷宴会。

这时一个宽脸黑须的莽汉追上了薛崇训,笑道:“刚才在殿上,我见长兄脸色不好,不知为何?”

这莽汉便是薛崇训同母异父的二弟,武二郎武崇行,他长得是五大三粗,比黑脸薛崇训还要高一个顶;旁边一路走来的还有武崇行的亲哥武大郎武崇敏。

武家那边就两个兄弟,武大郎却不是长相丑陋身材矮小的那个武大郎,他和其父长得很相像,是身材颀长,面目俊秀,风度翩翩,当真是一个优雅的佳公子。

虽然不是一个爹,但到底是兄弟,而且一想到万一母亲垮台了,武家两个兄弟也会一起玩完,薛崇训就有一种难兄难弟的感受,便感觉亲近了不少。薛崇训摇头道:“咱们赔公主,满朝文武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看着心里堵得慌。”

武崇行道:“长兄,我和你一个心思,真是憋气,咱们大唐控弦百万,又不是没男人了,吐蕃不服打就是!不如把公主嫁给我,打吐蕃我打前锋。”

听到这里,薛崇训顿觉和二弟很有共同语言,当下就拍着他的肩膀道:“有朝一日,咱们兄弟一同上阵去抢他们的女人,以解今日之恨。”

武二郎顿时哈哈大笑。就在这时,只听得后面“啪”地一声甩扇子的声音,武崇敏淡淡地说道:“公主们享受了这么久的富贵,嫁过去也是嫁国王王子,不缺吃不缺穿,还能为国家做出点贡献,有什么不好的?”

“唉,大哥,你这么说就真是没一点血性,嫁过去不缺吃不缺穿?公主可都是咱们的亲戚,给那些蛮子玩|弄|你心里很舒服?”武二郎很不爽地看着自己的亲大哥道。

武崇敏哼了一声:“女人反正都得要嫁,嫁谁不是一样?”

“和你说不到一块,懒得理你。”武二郎不高兴地丢下一句话,快走几步,和薛崇训并肩而行。

薛崇训叹了一气道:“这是国策,咱们怎么看也没用,除非改变国策,否则和亲只能继续下去。”

这时武崇敏在后面又冷冷地说道:“金城自己还以为能嫁吐蕃王子,呵呵,我听一个吐蕃人说王子姜擦拉温去年骑马摔死了,恐怕金城到了吐蕃只能嫁给老头子赤德祖赞了。”

薛崇训立刻转过身,怒视着武崇敏道:“吐蕃使节欺瞒我们……你既然知道,朝会决定和亲之前为什么不上书?”

武崇敏冷笑道:“上书有用?咱们大唐嫁公主是为了促成边境和平,嫁王子还是赞布在今上看来有何区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