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专治不服[快穿] 第605节(3 / 3)
根据刺激水平的不同,结果包括但不仅限于:细胞倍增时间的增加,培养基酸碱度的变化,细胞内atp浓度的降低,肿瘤标志物的改变,细胞形态学的改变,最后细胞凋亡等等。
顾棠又翻了一页ppt,下头就是她要讲的主要内容了:思路跟结果判定。
“首先我想强调基础实验的重要性跟知识的广度,有的时候看见一个结果,但是两个人的判断是不一样的,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是什么?”
“我个人的理解,就是背景知识的不一样,了解的越多,你判断的结果就越接近真相。”
“其中我想着重说的是最后定位在细胞膜上,跟脂质结合,能在一定范围内调解细胞膜通透的蛋白ktc。这个蛋白从发现到定位,最后摸清它的靶点,花了整整10个月。”
下头传来几声笑,在座的人不少都是头发已经花白的老教授,按照常理来说,10个月其实不能算上,在分子生物学的领域,就算花十年也是正常的。
台上,顾棠耸了耸肩,道:“当然,如果你们按照我的文献推断,十个月真的是挺长了。”
下面的笑声大了一点。
顾棠道:“发现ktc之后,我的第一步思路是给它加上标记,看它在细胞内的定位,当然这已经是个很下游的蛋白了,做实验之前,我的预计就是细胞膜。”
“这是荧光片子,可以清楚的看出来ktc是定位在细胞膜内侧的。”
“这时候我希望大家能回想一下细胞膜的结构——磷脂双分子层跟蛋白质。其中磷脂类里还包括了糖脂,蛋白质包括了糖蛋白、蛋白、受体、离子通道和激酶等等。”
顾棠翻了一页ppt。
“那么这里头最容易检测的是什么呢?我先排除了gpcr,这也是一大类近年研究的比较热门的受体。再加上gpcr是响应外部信号的,做了两个结合实验之后,这一大类受体被排除了。”
“下一步我排除的是激酶,这个主要是通过nadh和nadph的氧化还原方向,这样就把所有的激酶都排除了。”
“下来就是一个个排除研究比较透彻的细胞膜受体。”
“接着排除了一部分的糖蛋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