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124节(3 / 3)

加入书签

看来,这人伦品鉴就算有点夸张的成份,基本还是靠谱的,哪知道如此不着调,真是大出意外。

“陆公,还需要我回答你的问题吗?”

陆康瞪了孙策一眼,长身而起,准备拂袖而去。孙策也不拦他,却不紧不慢地说了一句:“陆公治理庐江,断狱时也是如此吗?断案前不调查,断案时不结案?”

陆康猛回首,怒视孙策,须发贲张,脸色如赤。

“放肆!”吴夫人轻轻喝了一声:“陆公为庐江太守官声甚佳,百姓视之为父。我虽是妇人,不怎么出门,也常听人说陆公的政绩和道德。你小小年纪,就算有些成绩,又怎么能在陆公面前放肆,还不向陆公陪罪。”说着,先起身向陆康稽首。“陆公,犬子无知,冲撞陆公,请陆公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莫嫌其粗陋之才,多加教诲。”

孙策也直起身子,嘴角挑得高高的。“那是,我的确应该向陆公多请教。陆公,你这春秋断狱断得可真是春秋啊。不冷不暖,不阴不阳,中正平和,深得中庸之精髓啊。”

陆康气得直喘粗气,偏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最后一跺脚,怒冲冲的出舱去了。陆议连忙跟上,陆康站在船头,深吸一口气,又用力跺了跺脚,跺得整条船都晃了起来。

吴夫人瞪了孙策一眼,推了推他。“还不快去陪罪。”

孙策不以为然。“我又没错,陪什么罪?”

“顶撞乡里先贤便是错,更何况你还非议圣人之道。小小年纪便如此咄咄逼人,胆大妄为,岂不知刚者易折,柔者长保?你不去,是要我去吗?”

孙策无语,只好拱拱手,很勉强地起身,走到舱门口,刚准备出舱,吴夫人又提醒道:“伯符,色难!”孙策回过头,做了一个非常夸张的笑容,吴夫人还没说什么,孙尚香忍不住哈哈大笑。吴夫人哭笑不得,抬手一巴掌,拍在孙尚香后脑勺上。

孙尚香委屈极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撅起小嘴,嘟囔道:“我又没错,为什么打我。”

孙策伸手将孙尚香抱了过来,出了舱,往肩膀上一放。“别哭了,大兄带你骑马去,好不好?”

“好啊,好啊。”孙尚香破涕为笑,拍着手笑了起来。半天都没看到人影的孙翊也从一旁冒了出来,大叫道:“大兄,我也要去。”

家人

“都去,都去。”孙策扛着一个,拉着一个,走了两步,又转身对僵立在船头的陆康说道:“陆公,有件事忘了对你说,蔡伯喈打算在襄阳建精舍,要招一些有潜质的弟子做学生,你有没有兴趣?如果想送一两个子弟过去,我跟他打个招呼,留个名额。”

“蔡伯喈?”陆康一听蔡邕的名字,顾不是刚刚吵得面红耳赤,转身追问道:“他在南阳?”

“不仅他在,他女儿也在,他收藏的几千卷书也在。”

孙策把蔡邕打算定居襄阳著史的事说了一遍,又说了蔡琰在宛城开设幼稚园,招收普通百姓子女入学的事。陆康虽然觉得孙策这么做简直是胡闹,但对他为普通百姓子女提供求学的机会还是非常赞赏。蔡邕的名气实在太响了,这样的机会他无法漠视,可是让他派子弟去求学,他又张不开这个口。

孙策也不催他,拱拱手,扛着孙尚香,拉着孙翊,上岸去了。吴夫人从舱里追了出来,刚准备叫住孙策,逼他向陆康陪礼道歉,陆康拦住了她。

“吴夫人,算了,算了,这件事……的确是我孟浪了,没调查清楚就责难他。他虽说有些粗疏,做得过火,大体却无可指责。这……算了吧,算了吧。唉,我真没想到许子将会是这样的人。汝南、庐江,一水之隔啊,我怎么能……唉!”

吴夫人目光一转,看到与孙权并肩立在船头的陆议,说道:“陆公,这次我们举家搬往南阳,小儿肯定是要入学的,令孙与阿权甚是投契,不如让他们做个同学吧,也算是报答陆公对我们孙家长久以来的照顾。陆公不用担心他的衣食住行,我会将像待小儿一样待他。”

陆康正有此心。陆议已经十岁了,本来是由他启蒙,但他公务缠身,没什么时间,而且上次被孙策辩驳之后,他也觉得自己的学问似乎不是那么扎实。南阳有蔡邕这样的大儒开堂讲学,如果能让陆议师从蔡邕那样的大儒,将来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算对得起陆议早亡的父亲陆骏。至于费用,这根本不是问题。

只是刚刚和孙策吵了一架,现在又去蹭便宜,这老脸往哪儿搁啊。

吴夫人看出了陆康的犹豫,立刻给孙权和陆议使了个眼色。“阿权,还不谢陆公让阿议陪你读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