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576节(3 / 4)

加入书签

”孙策有点惊讶。杜畿是刺史,虽然不算两千石,却是一方大吏,自然要将家属送到吴郡,但送人质并不需要全部送过去,只要有直系亲属就行。“你是忙不过来吧?”

杜畿笑了,挠挠头。“将军召我来襄阳,我估计这段时间会比较忙,年前未必能结束,很难赶到吴县,所以就让他们一起去了。”

孙策看着杜畿鬓边的几茎白发,皱了皱眉。“伯侯,我希望你做杜白虎,不希望你做杜白头。你刚刚而立之年就有白发,能坚持多久?要注意休息,不要每件事都亲历亲为。”

“创业维艰,江南初定,大批流民和黄巾旧部到江南屯田,千头万绪,不能大意。不过将军也不用担心,现在已经稳定多了,我会清闲一些。”

“清闲?”孙策才不信呢。他如果能清闲一些,又何至于将家人全部送到吴县去,这是打算全心全意的投入工作啊。这种态度是好的,但难以持久。“你刺史府的掾吏来了吗?”

“来了。”

“那好,你把他们都叫来,我听他们汇报,你在一旁听着。”孙策笑道:“我看看你都挑了一些什么样的人才。伯侯,刺史不仅有监察的责任,还有举荐贤才的责任,你如果身边没有几个得力助手,那就是失职。用一个不称职的人做刺史,那就是我的失职。如果你因为工作累出病来,以后谁还敢为我效力?”

杜畿很尴尬,心里却是暖洋洋的。“这个……臣的确不算称职。”

孙策摆摆手,让顾徽再跑一趟,去把杜畿的属下叫来。他这几年没和杜畿见过面,但他对杜畿的情况却不陌生。杜畿是个能吏,智勇双全,江南四郡能这么快稳住局面,他是有功之人。但他既不是儒生,又不是循吏,法家色彩比较浓,很容易被人当作酷吏,现在又领着两千兵,兼文兼武,荆南的读书人都不太喜欢他,不太愿意接受他的辟除。

手下没有本地掾史配合,一是工作难开展,人生地不熟的,这个刺史不好做。二是所有的压力都背在一个人身上,工作压力非常大。也就是杜畿,换一个人,能不能坚持今天都不好说。

“荆南四郡人才多么?”

“人才是有,只是臣无识人之明。”杜畿叹了一口气,露出疲惫。

“不是没有识人之明,是得罪了人吧?”

“嗯,是臣不善为人处事,性格又急躁了些,与同僚相处不太愉快,辜负了将军的厚爱。”

“都跟什么人发生过冲突?”

杜畿涨红了脸,求饶地看着孙策。“将军,给臣留点退路吧。”

孙策咧嘴一笑。“杜伯侯,你觉得你还有退路吗?关中,你是回不去了,做了四年荆州刺史,被你抄了家的豪强数不胜数,江夏黄氏都栽在你手里,你把荆州人也得罪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再想和他们拉拢关系,是不是有点迟了?不要想退路的事了,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只管往前走就行,只是不要急。”

“喏。”杜畿大声应道:“多谢将军。”

“至于那些人,他们有眼无珠,自绝前程,我又何必给他们退路?”

毒舌虞翻

有荀彧、刘巴的例子在前,孙策早就对所谓名士没有太多奢望。与其勉强弄来找别扭,坏了名声,不如放生。不过他也是不是圣人,做不到心无芥蒂,你看不起我,不肯为我所用,我也可以不用你。

孙策让杜畿写一份名单。杜畿知道,这份名单到了孙策手里,那些人就算不倒霉,仕途也会受阻。他虽然也不喜欢这些人,却也不愿意做得太过份,所以他反复斟酌,只说了三个人的名字,都是志大才疏,眼空一切的无能之辈,就算没这件事,他们也很难在孙策麾下受到重用。

孙策没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知道杜畿心里有顾忌,却没说什么。究竟是哪些人,他只要想知道,总可以查得到,但杜畿不肯睚眦必报,有君子之风,他不能勉强,免得坏了杜畿私德。

孙策让诸葛亮记下名单,然后问起荆州的情况。说到政务,杜畿打开了话匣子。

“将军,荆南虽然不如荆北富庶,但潜力不小,应该加以重视。长沙乃是鱼米之乡,盛产稻米,自不待说,零陵、桂阳、武陵也绝非穷乡僻壤,虽多丘陵,也有不少土地分散在山陵之间。山中多有木材,又有矿产,地图呢,快拿地图来,我指给将军看……”

见杜畿说得兴奋,孙策不禁莞尔,这是一个能吏,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耿直汉子,不过要爱惜,不能让他英年早逝。整治完襄阳世家,应该让他休息一阵子了。

诸葛亮取来地图,铺在案上,杜畿移到孙策对面,指图而说,膝盖不知不觉的向前移,碰到了孙策的膝盖犹不自知。他低着头,指着地图的郡县,口若悬河,人口、物产、道路,如数家珍,说到兴奋处,摘下头上的冠搁在一旁,几缕白发在一头油腻的头发中格外显眼。

“桂阳南行,可直抵番禺。零陵南行,入漓江可入苍梧,入潭水可入郁林。武陵地方广大,与益州南部接壤,民风剽悍而质朴,威恩并用,可为精兵。若放任不任,则难免为敌所用,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