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 第674节(3 / 4)
了多少礼,居然让你这么露骨地推荐他。”
郭嘉哈哈大笑。“主公,我这可是秉公直言啊,不信你在军谋处挑一挑,还有谁比他更合适。”
孙策清楚郭嘉那点小心思,不过孟建也的确适合这个职务,按功劳、资历而言也早该外放了,也就不用驳郭嘉面子,只要点他一下,让他不要做得太过份就行。
公孙度已降,公孙康已经在赶来的路上,没几天就到,太史慈又迅速击败了鲜卑人,坐稳战区督已经不成问题,幽州东部的事大体已定,他也该考虑返回中原了。眼下最关键的是两件事:一是尽可能说服田畴。作为幽州不多的名士,有他辅佐太史慈,联络幽州世家,对将来稳定幽州有益。二是将太史慈缴获的大量战马运回去,这是今年的最大收获,有了那些战马,他就可以组建更多的骑兵,弥补一直以来的短板。
孙策让郭嘉先安排军谋处做些准备,到时候请田畴一起参加,让他见识一下群策群力的巨大优势,接受对乌桓人进行汉化的安排,然后调配船只,利用风力弱的时候赶往辽西,接收战马。数以万计的战马需要楼船来回走好几趟,选择一个最佳路线能节省不少时间。
郭嘉欣然从命。
度辽将军当度辽
太史慈的捷报让整个军谋处沸腾起来。
辽东平定,三郡平定,刘备和袁谭还在涿郡对峙,幽州方略得到了近乎完美的结果,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领了赏赐,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年。
孟建和孙邵被选为辅佐太史慈的谋士,打点行囊,准备出发。孙邵字子绪,青州北海国人,孙乾的好友。原本在沈友麾下,后来被调到军谋处,表现不错,尤其是在理政方面有一定特长。他与太史慈是朋友,让他去辅佐太史慈,也是弥补太史慈在理政方面的不足,同时也是振奋青州人的士气。
孙策又与沈友商议,调他麾下的部将滕耽接任辽西太守,为太史慈分担一部分压力。辽西户口虽然不多,却是联系右北平和辽东属国的重要环节,幽州东西部之间的要道,需要交给一个有能力而且信得过的人。滕耽早在沈友入青州的时候便为沈友效力,这两年跟着沈友征战立了不少功,该提拔了。
人事调整大多是之前就有所准备的,现在只是公布而已。尽管如此,得到升迁的人还是非常兴奋,同僚之间互相庆贺,安排践行,沓氏城里的酒肆几乎座无虚席,每天都有人聚饮。
公孙度很快就收到了消息。得知太史慈大捷,以万余人马击败东部鲜卑的七万大军,懊丧不已。太史慈曾经到辽东避难,他却没看上太史慈。如今太史慈一战成名,成为幽州东部战区督,他却一败涂地,真是丢脸。
过了两天,孙策派人召公孙度与会,一起商讨乌桓人归化的问题。公孙度收到命令之后,迟疑了好一阵子,本想不去,又担心孙策不悦,只得勉为其难地来到水寨,登上孙策的楼船。
会议室里济济一堂,熟识的人互相打着招呼,气氛热烈。公孙度站在门口,考虑着是不是找个角落待着,免得受人注意。诸葛亮快步迎了上来,拱拱手。
“将军,君侯在等你。”
公孙度愣了一下,又松了一口气,跟着诸葛亮来到主舱。孙策正和田畴说话。公孙度不认识田畴,也没当回事,拱手向孙策致意。孙策颌首还礼,示意公孙度入座。
“升济,这是田畴田子泰,幽州刺史府别驾,眼下协助太史子义作战。”
公孙度刚刚坐好,一听田畴的名字,吓了一跳,转头看向田畴,仔细地打量了两眼。“你是右北平的田畴田子泰?”
田畴笑着点点头。“正是在下。”
“久仰,久仰。”公孙度连忙施礼。幽州地处偏僻,名士非常少,田畴算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公孙度没有见过他,却听过他的名字。只是他知道田畴不好仕途,淡泊名利,所以也没去请。没想到会在这里见到田畴,而且田畴已经成了太史慈的幕僚。如此说来,太史慈能立下这么大的功业也就可以理解了。
田畴与公孙度见了礼。他已经知道公孙度战败归降的事,此刻见到公孙度倒是一点也不意外。两人重新入座。孙策说明今天会议的主题,主要就是讨论将塞内的胡人纳入户籍管辖。
公孙度抚掌而叹。“君侯所言,我非常赞同。乌桓也好,鲜卑也罢,就该一手征服,一手教化,不能一味迁就。就说这乌桓人,从孝武帝时算起,依附我朝近三百年,时叛时服,到现在还自行其事,不服教化,这怎么能行?依我看,要么为仇敌,要么为臣民,不能两者都不是。”
田畴忍不住反驳道:“将军豪气,只可惜知易行难。”
公孙度无声而笑,却没有接田畴的话头。孙策抬起手,笑道:“今天就是讨论这个话题,待会儿有机会各抒已见,不必急在一时。子泰,你先去看看,熟悉一下辩论的对手?”
想到隔壁的军谋处群英,田畴顿时对公孙度没了兴趣,欣然从命。诸葛亮引着田畴去见郭嘉,引见军谋处的成员。
孙策含笑看着公孙度。“听说太史子义的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