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策行三国 第761节(2 / 5)

加入书签

经,深得小孩子的喜爱,孙捷、孙胜也不例外,隔上几天不见,便要问郭家兄长为何不来。

看到孙策过来,郭奕起身行礼,两个小家伙也站起来,端端正正的行礼,口称“父王”。孙捷虽是尹姁所生,尹姁却带得很少,绝大部分时间是跟着袁权,耳濡目染,礼仪很是周到,小小年纪便有王子气度,很是讨人喜欢。

听到郭奕等人的声音,殿内的人迎了出来。钟夫人迅速打量了孙策一眼,却见孙策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心里不免忐忑,也不敢多问,寒喧了几句便告辞了。无须孙策发问,袁衡便说了钟夫人的来意,很自然的问起结果。孙策去金谷园,钟繇主动求见,这件事不到一个时辰就传到了相关人等的耳朵里。钟繇作为汝颍系的成年名士,又放弃了朝廷来归,这件事关系到汝颍系的整体利益,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等结果,袁衡也没有隐瞒的必要。

孙策将自己的安排说了一遍。这些安排都是和张纮、虞翻以及郭嘉一起商量过的,只有一点意外:让郭援去做钟繇的部曲将是他临时起意,以示对汝颍系的警告。郭援身为贴身侍从,如果外放,至少是都尉,甚至更高,让他做钟繇的部曲将是惩罚。作为外甥,他为钟繇说情通气都可以理解,但私下里通报消息不可原谅。在这一点上,郭武就做得很妥贴,绝不与钟繇有太多的私人联络。

若不是考虑郭援久战有功,又是郭家子弟,惩罚可能会更重。

袁衡听了,点点头。“大王恩威并施,赏罚分明,臣妾佩服。只是叔弼才十七,钟繇却为官多年,根基又深厚,会不会喧宾夺主?”

孙策瞅瞅袁衡,又看看袁权,轻笑一声:“你们觉得钟繇与张相、虞相相比,孰强孰弱?”

袁衡、袁权互相看了一眼,不约而同的笑了。袁权嗔道:“大王这可是疑邻窃斧,我们可没这意思。”

“有这意思也好,没这意思也罢,这都是事实。就算你们不考虑,我也是要考虑的。”孙策的目光由袁衡微红的脸蛋向下滑,最后落在她平坦的小腹上。“王后,说一千,道一万,你抓紧时间生个聪明又健康的儿子才是解决之道,否则再急也没用。”

满宠上阵

正月十五过后,新年便算是结束,各行各业的人收拾起心情,重新投入工作。

今年是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每个人的心上都多了一份负担,一份期待,干劲也更足,谁也不想成为拖后腿的那一个。

孙策将政务交给张纮处理,自己全身心的投入战事,除了必要的休息,他都在军师处。为了方便联络,他将军师处移到太初宫内,毗邻正殿,相隔不过三十步,有急事喊一嗓子都能听到。

这时候,孙策提倡男女平等就多了不少便利,王后、夫人们就算遇到军师处的参军们也无须尴尬,泰然自若的各行其事。孙策不喜欢阉人制度,所以后宫也没有宦者,这一点倒是深得士大夫的拥护。他如今有一后八夫人,普通人难免好色之讥,对王者来说却是足可称道的俭朴。

当然袁衡等人也自觉,无事不出后宫,即使有事不得不到前殿来,也必然是衣饰整齐,带够随从,不让人有说闲话的机会。她以身作则,别人自然无话可说,就连身有官职的黄月英出入宫省时也会保持必要的礼仪。

正月底,各条战线陆续传来新消息。

诸葛亮查清了甘宁杀人的事件。被杀的商人来自益州,早就听说过甘宁的名字,到荆州办货,看到了集结的水师战旗,得知甘宁是都督,便调侃了几句,言辞不逊,还辱及了甘宁的父母,不知怎么的传到了甘宁耳中。甘宁火冒三丈,直接找上门去,杀人劫财,又曝尸江岸,惹得舆论哗然。

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南郡太守李通的耳中,李通找甘宁理论,甘宁却以自己不属南郡管辖为理由,闭门不纳,让李通吃了个闭门羹,让李通很没面子。李通一怒之下,上疏状告甘宁。

至于长沙夺米,那就更简单了。甘宁熟悉长江水情,认为逆流进攻最好是在冬季和春季,到了夏季,流量加大,流速增快,逆流而上的风险更大,几乎没有进攻的可能。他时间紧迫,便打算先从长沙借米,然后再由屯田都尉调拨补仓。但长沙太守张羡看不上甘宁,坚持要看到文书才肯开仓,具体负责的仓曹掾吏又出言不逊,结果惹恼了甘宁,以他们阻挠作战为由,派水师围了长沙城,杀人夺米。

长沙驻军大半随周瑜出征,剩下的郡兵数量有限,郡尉见甘宁凶悍,没敢硬顶,放弃了米仓,收缩兵力,护住了太守府,这才保住了张羡的性命,要不然连太守张羡都有可能被甘宁砍了。

在诸葛亮的斡旋之下,这件事已经暂时解决,甘宁愿意向李通、张羡道歉,赔偿损失,李通、张羡也愿意以战事为先,暂时搁置争议。诸葛亮的报告中还提到,李通与甘宁发生冲突固然与甘宁杀人有关,私心不愤也是原因之一。他镇守南郡多年,如今南郡无事,他不仅未能随周瑜出征,现在又看着甘宁率水师西进,心里有想法,借这个机会发泄。要想彻底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调整李通的职务,让他参战。

看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