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1 / 3)
过了一会儿,李大姑又说起离家出走的李二姐,“这个傻妮子,也不知道有没有事,一个大姑娘就这么跑出门,多让人担心啊。”
其实李二姐的事已经有点影子了,她应该是跟邻村的一个男子私奔了。要不然,她一个人还真不敢乱跑。不过因为两人出走的时间是黎明时分,看见的人不多,那个男子的家人又死不承认,李家只能怀疑,不敢确定。对外只说她去外婆家走亲戚了。毛二果然退了亲,也没找李家的麻烦,李三姐暂时算安全了。只是李竹不知道她能安生多久。
李大姑看李竹脸色不好,便立即打住了,“算了,咱不提那家人了,我只求着他们能别再找咱们的麻烦就好。”
李竹心道,现在应该没事,以后可不好说。不过,那也没什么可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
李大姑是个健谈之人,一路上跟李竹东拉西扯,李竹时不时接几句。这些日子,她在默默地向周围的人学习,毕竟他们的处事方式和现代大相径庭,思想上融合不了,她只求表面上别太出格就行。
杨家集离镇上不远,大约也就三四里路。镇上人流量一般,而且还是隔天逢集。李大姑左看右看,觉得不太满意。两人转了一圈又往县里走去。
青阳县是一个中等县城,也是南北交通要道,客商云集。
李大姑满意地点头:“还是县里好。”
李大姑带着李竹在县里最热闹的地方闲逛。街上人流摩肩接踵,路两旁店铺林立,布庄、胭脂水粉、首饰铺子,各种大小客栈食肆,是应有尽有,看得人眼花缭乱。
两人走了一会,李竹注意到向阳的一块空地上,蹲着坐着一帮闲汉,他们有的在下棋有的在摸牌,更多的是成群的闲扯,他们一边说话一边拿眼觑着行人。在这群人中,有一个青衣男子坐在马扎上拿着一本书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周遭的嘈杂似乎一点也影响不到他。
李竹问道:“大姑,他在这里做什么?”
李大姑也看到了蔡青,她答道:“他啊,有时也会做些经纪,给人找找房子店铺之类的。他认的人多,价格公道,又能替人着想,生意还不错呢。”
李大姑说道:“我们跟他打个招呼。”
李竹却拉着李大姑说:“不了吧,省得打扰他看书。等我们来这儿做生意再说就是。”
“也行。”
两人看了两圈后,决定就在这条街上摆摊,这两边摆摊的小贩最多,都是上衙门备过案的,每天上交两文钱。
李大姑以前卖过菜收过鸡蛋,沿村串巷低价收菜收蛋再到县里卖,倒也能赚点辛苦钱。以前她家有牛车这样倒也方便,如今牛车没了,再做这项生意就不行了。
李大姑正在发愁做什么生意好,李竹心里已有些想法,说道:“大姑我们卖吃食吧,这个利大些,就是更辛苦些。”
李大姑有些犹豫:“我这手艺做家常饭菜还凑合,小吃恐怕不行。”
李竹说道:“我倒是会一点。”说到这里,她连忙解释道:“我以前在爷爷的书房里看过一些食谱,记了一些小吃。”
“你还能挺能个,还能看到书。”李老太爷是个落第秀才,藏了不少书籍。李寄宝贝得跟什么似的,连杨墨都不让看。
“我想试着做一些卤肉,卤蛋,还有其他小吃。”李大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不管怎样,先试试再说,卖不出去就留着自家吃。
做卤肉要先买作料,像大料八角草果一般只能在药店里买。李竹跑了几个地方才见做卤汁需要的十几种作料买全。接着他们去买五花肉,猪头肉、猪杂等,第一次没敢买多,一样来一点。各式作料加肉类再加上二斤冰糖,一共花出三百多文。这钱真不禁花。
她们回去时做的牛车,一人一文钱。李竹一回到家,顾不得喘口气就赶紧去做卤料包熬卤汁,杨云也帮着她清洗猪杂,切肉。
李竹将卤药包分成两份,装入纱布袋中用绳子扎紧,姜葱之类的洗好切好,烧开开煮。再将冰糖炙烤一下人,敲碎,加油炒到深红色,加开水搅匀,变成糖色。将糖水加入卤水中,再加入香料包,当然也少不了灵泉。然后用小火慢慢熬。浓烈的香味弥漫在灶房,再飘外院内。把正在读书的杨墨都给吸引过来了。
“你们在做什么,这么香?”
杨云神秘地笑笑:“你一会儿就知道了。”
等到卤汁熬好,再将焯过水的肉和猪杂放进去煮。大约煮了半个多时辰,李竹用筷子扎肉觉得烂了,才赶紧趁热捞肉,等凉了再捞容易坏卤。
新出锅的卤肉,香气袭人,颜色鲜亮好看。
杨墨不遗余力地赞赏道:“此肉色香味俱佳,还有提神醒脑之功用。”
李竹也笑道:“哥,我明白就按你说的去宣传。”
李大姑让杨云每样切了一点,四人都品尝一些。
杨墨道:“好吃,这比县里的陈家卤肉都好吃。”
杨云道:“这比里正家的好吃。”
李大姑也不停点头。她没想到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