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13 / 19)

加入书签

这下也提醒了荆轲。“太子!我亦正想面陈。据确息:徐夫人在邯郸幸免秦兵的荼毒,已辗转抵达榆次,住在她的门弟子孟苍那里。我想,不妨礼聘她到燕国来,必有大用。”

“你的话深获我心。”太子丹欣然又问,“荆卿,你可知那孟苍的住处?”

“我与其人有一面之交,知道他的住处。”

“那太好了,就烦你为我作一通书简,明后天,我就派专人到榆次去请。”

荆轲点点头,转脸向昭妫说道:“请取笔墨。”

昭妫走至廊下,传话唤取,不一会儿捧来数方竹简,簇新的一支尖端削成刃形的竹笔,一盘上好的黑漆,都放在荆轲面前。

两名宫女,执烛相照,荆轲很快地替太子丹写成了一通礼意隆重的书简。另外,他自己又作书寄给宋意,邀至燕市盘桓叙旧。

事情做得极其爽利,太子丹非常满意。看到荆轲致宋意的书简,他又表示了准备延揽的意思。荆轲原有推荐的心,于是说定了,就请宋意护送徐夫人到燕。这一下,书简需要重作,弄到深夜才得停当。

荆轲起身告辞。太子丹一再坚留,他始终不肯,终于还是回到了旅舍。夏姒和季子都是好梦方酣,不曾知觉,他也不去惊醒她们,只是独坐沉思,毫无睡意。

起先头脑还有些昏昏沉沉的,回想一天的经过,思绪如一团乱发,不知从何理起。慢慢地,出现头绪了。

他最感到失望和困惑的是,太子丹对他的上策,并不见赏。这可能有两种原因,一种是根本莫名其妙;一种是心有成见,以为此策不可行。以太子丹的见识智慧来说,自然不会不理解此策是旋乾转坤、变弱为强的良方;这样看来,只怕太子丹是缺乏魄力,放不开手去做。

但愿不是,但愿是自己猜错了!荆轲这样在心里祈望,否则,他怕他难有任何作为,辜负了田光的生死高义。

这不是什么鸡虫得失,可以轻易丢开,翻覆思量,决定改变办法——原来是抱着矜持保留的态度,总要等太子丹先开口求教,再作献议,比较来得占身份,而此刻,他倒渴望着早早与太子丹彻底地谈一谈了。

“啊!”一声轻柔的惊讶把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转脸去看,季子正仰起身子,在揉着惺忪的倦眼。“什么时候回来的?我竟不知道。”她问。

荆轲望一望窗外,天际已微现鱼白色;这才发觉一个人坐了这么久。“我早回来了。”他说,“也该睡了。”

“等我来铺衾。”说着,季子随手抓件衣服披在身上,准备起来服侍他就寝。

“不必!”他一伸手按住她的身子,“冷得很,你别起来。”

季子仿佛吃了一惊,无缘无故地红了脸。这使得荆轲心头一震,按着她那温暖柔软的肌肤的手,竟舍不得移开。他在想,季子与昭妫是不同的;昭妫必已受过太子丹的宠幸,而季子是特意遣来安慰他的寂寞的,在此刻,他的任何动作都不算唐突——甚至,季子也许已想到他将有如何的动作,所以敏感地羞红了脸。

这样想着,使他有所自制。他不能让她猜中,他觉得让人家猜中心思,对自己来说,便是一种屈辱。

于是,他松开了手,平静地说:“你再好好睡吧!我也要舒舒服服睡一觉,不到正午别唤醒我!”

“嗯!”季子轻声应着,脸上的羞晕褪了,代之以微显困惑的神色。

荆轲背着她很得意地微笑了,展开寝具,吹灭灯火,钻入衾中觉得舒服得很,立即感到了浓重的睡意。

快到正午时分,他不待季子呼唤,自己醒了。夏姒在外屋听见声音,首先推门进来,接着出现了季子的身影。两人道了早安,一个收拾寝具,一个侍候他盥沐。

夏姒一面替他栉发,一面跟他说活,说东宫派了庖丁来为他料理饮食,又说,东宫舍人也曾来过,传达太子丹的意思,望他迁至东宫后苑去住。

荆轲于是又问道:“东宫舍人来了,为何不唤醒我?”

“是季子的主张,一定不准我来通知。”

“是荆先生自己嘱咐的。”季子在一旁答话。

“是的。我说过,不到正午别唤醒我。”荆轲赶紧接口承认,又问夏姒,“你如何答复东宫的舍人?”

“我只好说,请他先回去,等荆先生醒了,我再把话转达。”夏姒又说,“上午还有许多达官贵人来拜,也都叫季子挡驾了。”

“这,”荆轲不免诧异,“他们来看我干什么?”

“你也是贵人呀!”季子在他身后说,“而且是大贵人,那些人自然会得趋炎附势。我就看不惯那种嘴脸,所以一概把他们挡回去了。”

“荆先生,你听,她那种口气——好像她自己就是位公主。”夏姒率直地批评着。

季子不作声,同时,收拾餐具的声音也听不见了。他们都在荆轲的背后,他不知道她们的脸上是何神情,但那异样的沉默,使他不安,也使他烦恼。

于是他以长者的口吻,训诫似的说:“你们都是好姐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