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5节(2 / 3)

加入书签

端起茶盏轻啜了一口,面色上瞧不出什么情绪来,闻言只是淡淡道:“且来看看这把注定要落在世家头上的刀究竟有多锋利。”

春珰听不懂他话中隐喻,略一犹豫后便歇了声息。

没一会儿门扇便被敲响了,春珂从外面探头进来,轻声道:“公子,楚家来消息,请你过府商讨商船之事。”

上一次带回来的货物已然卖出去了大半,连带着中都内米粮的价格都降下来,百姓们因而也更愿意关顾楚家商铺,连带着原本对沈瑞的抵触畏惧都消减了大半。

利益驱使之下,沈瑞几乎没花太多力气,便将中都内商铺拢成了一个新的商行。

而今他除了沈家的依仗之外,更多了层保险,虽然最初不过是为了防着那漂亮鬼的夺命刀,但现下显然已经有了更有意思的用处。

中都、江东两地都已经有了他的部署,而今要做的,便是派新的商船罢了。

沈瑞放下茶盏起身道:“走吧,去楚家。”

转身离去的他并未注意到众多学子之中一闪而过的陆昭。

科考学子们也算在贡院之中过了几天苦日子,出来的时候堪称一句面瘦肌黄,神色倦怠。

反倒是一些官宦人家的子弟再出来时,面上几乎是无法遮掩的喜色,不为别的,正是为着那在学馆中见过的一模一样的考题。

而他们每个人都已经背熟了一篇精致撰写的例文。

相熟的几人对视一眼都在彼此眼中看到了类似的喜色,他们知晓自己从今以后,再也不会被父兄责骂“死猪不知上进”了。

阅卷的速度并不算慢,更是因为此次世家明显的放任态度,让明帝更加确信自己可以擢选出更多的寒门贤臣出来。

明帝的关注更是叫几个主考官心中胆颤,阅卷也越发上心,但是好在此次科举有才之人颇多,最后选出的好文竟有从前两倍之多。

几人面面相觑,难不成这寒门之中,当真是卧虎藏龙?

但科举上榜的位置就那么多,就算的确都是有才之人,也要忍痛在其中分出个三六九等出来。

几人恨不得连家都不回了,终日坐在那里商讨着选取,等到终于分出个高低之时,几人俱是疲惫不已。

但精神却为之抖擞,其中一个大胆提议道:“不若我们而今便将大榜写出,也好瞧瞧这三甲之人是谁。”

此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附和,于是便一人去取纸来,其余几人将封名拆开。一边拆着,一边新自动还无不惋惜道:“可惜了这几个,若是字能够写得再规整些,定然会取得更好的名次。”

另一人在身侧安慰道:“许是家中贫寒,请不到合适的先生,但有这般才情,日后入了官场也定然不会少了机缘。”

可真等到封名被拆开之事,几人却傻了眼。

好一阵过去,才声音颤抖道:“这名字老夫怎么如此眼熟?”

他们都是在朝廷上谋事的,同僚子侄之中,首先熟悉的便是那些颇有才情的,其次便是那些最最纨绔的,平日里都是在私下当做笑话谈论的。

谁知今日却在此处见着了。

几人对视之间,都知晓了此次科举只怕是出了大乱子。

“还……还是先摘抄下来,明日奉于陛下面前吧。”

屋子之中一时之间陷入了诡异的寂静之中,只剩下纸张翻动的哗啦声和偶尔的写字声。不必多说,他们都知晓自己已然是大祸临头了。

只能怀揣着最后一点微薄的希望拆下去,可随着时间过去 ,他们眼中看到的就再也不是一张张文采斐然的纸张了,而是自己那一颗实在不大牢靠的脑袋。

越拆便越是心惊,以至于最后摘抄大榜的时候,手都是抖的。

待到全部写完,众人看了那榜上的名字,愰然道:“吾等只怕官途将止。”

科考舞弊到底不是小事,真要是查起来,他们要被摘下的不只是乌纱帽,还有项上人头。

因而第二天面圣的时候,众人半句不提,又无人规定他们都要认识同僚子侄,是以只是话中半遮半掩地蒙骗着明帝。

只是到底还是将几个寒门子弟的名次向前提了提,拿到明帝面前好一阵夸赞。

最后只在明帝高兴的空余之中,才一句话带过道:“此次除了陆家有一旁支子弟之外都不曾有子侄来科考,因而上榜多是寒门官宦子弟。”

“然陆家此子亦算是才情斐然。”

只要不是世家,明帝瞧着便没有那般碍眼,纯官宦子弟更好拿捏,他们能依仗的只有皇权。

前面各项事情累积着,叫明帝看到陆昭之时,心情都好了不少,到底陆思衡并未入朝,是以大手一挥也给了个恩典。

因而便这般欺上瞒下的,倒也将这张漏洞百出的大榜糊弄着贴了出去。

直到了传胪日金榜贴出之时,才在学子之间引起好一片震动。

陆昭坐在高头大马之上行至元楼之时好似早已经知晓沈瑞会在楼上一般,抬起头同他对视片刻后,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