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2节(2 / 3)

加入书签

蒙太奇镜头呢?国师的《活着》里面,有个男的和主角告别,他消失在镜头画面中,这时候张导给了一段火车汽笛声音,呜呜的响,车轮哐当哐当在铁轨上压,声音越来越响——你怎么理解啊,他不说后面什么结局,但是你知道那是催命笛,而且不由得联想,那个人要去寻死了。”

又说,“陈恺戈导演确实用蒙太奇用得更多。程蝶衣一开始被母亲送去学戏,他多长了一个手指头,师傅不愿意收他——于是母亲把他手指头砍掉了。此刻他同时在身体上和心理上被‘阉割’掉了,他大叫了一声,心底里憎恶自己做妓女的母亲,想要完成一个完美的女人的形象。”

方沂说,“这些用法,看电影的小白就会看不懂,觉得奇怪,但我们做电影的一下子就知道导演的精心安排,知道他们难怪可以得大奖。”

梁文导,“那你可以得大奖吗?《情书》的票房那么高,我觉得技法也不差,不给你大奖,我觉得这个行业不公平。你要是港地人或者宝岛人,你已经被吹成世界第一青年导演了。”

“而现在被提名到导演协会,我听说还有反对的,真是不可思议,一帮蛀虫。”

方沂暗道一声真敢说啊。他自己却不能承认这一点。

国产片的池子并不大,他一下子划去太多,内地和港地的都相当难堪,非央戏的沾不到方沂的光,对他天然抱有敌意。

于是只能忽悠过去。

采访结束时,窦文韬提议,“为了我们节目的收视率,请方导演模仿一下《情书》的经典摘眼镜片段行吗?就靠这一段回本了。梁文导,你说我们前两个不体面,结果你最后舔得最凶,开始为方导的前途着想了,忿忿不平。你把眼镜借给方导吧。”

那是一个黑框眼镜。

方沂挑了挑眉毛,挂在自己鼻子上。摄影师配合的把镜头拉进,对准他。

方沂缓缓的摘下眼镜,抿嘴眨了眨眼睛。

正在观察的仨主持楞了一下,好一会儿,窦文韬如梦初醒,“那我们的节目就到此为止了,今天我们知道方沂导演本人和他的故事是相辅相成的,任何一个也不能缺少……目前电影仍然在港地持续上映中。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其他大中华区的朋友们,请去支持这个年轻人吧。”

“徐子东说,他可以代表中国人的形象,我觉得他可以代表东亚人的形象——反正都是儒家文化圈嘛。”

“那么,就到此为止吧。期待方导演下一次再来,你一定会听到我们更加肉麻的吹捧——如果《铿锵三人行》还没有做破产的话。再见!”

大哥成】

电视上说了再见,线下却还没有到告别的时候。这三人请方沂在电视台附近吃茶点,借此跟他真正认识一下。

窦文韬直言说,“《铿锵三人行》不是每一期都有趣,我们之所以这个节目做的久,做成了中国第一久,就是因为我们认识的人多……每每到了收视率不佳,要被砍掉的时候,哈哈……比方说我,或者他俩,会找自己的人脉,找大腕儿啊!上节目临时拯救一下。我们做访谈节目的就是这样。”

方沂顺着他的话:“你们都是我的人脉。”

这仨互相对视大笑,“方导说反了,你是我们的人脉,而且是最大的几个。”

等第一道乳鸽汤上来的时候,众人喝着汤,一边打开话匣子扯淡。

方沂电话响了,他看了一下,挂掉。

“方导有事?”

“没事。”

另几个不以为然,说,“我们不要喝酒,早点让方导演回去。”

梁文导对方沂之前回避掉“电影暗线”的访谈还不满意,现在又问了一次,“方导,我知道你当时没好说下去——直白的说,我们这个节目尺度虽然大,但也不好讲这些事情,我知道很敏感。你能不能私下里告诉我,我认为‘老尹’代表的人物结局是坏的,我理解正确吗?”

方沂想了想,并不赞同梁文导,“电影拍出来了你也有你的理解,和我无关。从我自己的想法来看,这些工人们像是候鸟,哪里更温暖就飞去哪里,也许不能笼统的说是坏还是好,这是规律,人力违背不了。”

梁文导却说,“那我就认为是坏结局。候鸟为什么要南飞?因为太阳消失不照那里了,变得又冷又黑,我说的对不对?”

徐子东和窦文韬连忙给他使眼色,将话题就此终结。“梁文导,你想的这些东西啊,千万不要上节目提起了,就当你是一个纯粹的观众,现在知道了答案。”

梁文导感慨,“是的,我现在确实满足了。朝闻道,夕死可矣。”

他这番相当文青和寒酸的话,让大家都忍不住发笑。这时候,方沂又看了一下手机,抬头说,“我大概八九点钟有事情,可能会提前离开,抱歉。”

窦文韬摆手:“方导演什么时候离开,我们的局什么时候散。”

——港地寸土寸金,店铺盘下来了大多会精心装扮。这间两层楼的餐厅位于凤凰卫视旁的大厦里面,店家特意做了镂空的仿古窗户,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