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节(4 / 12)

加入书签

方同时舒展开去的美景尽收眼底如同自身生成这样的一种景观,我们的读者如果有幸参观一座完整的清一色的峨特城池,例如至今尚存的巴伐利亚的纽伦堡西班牙的维多利亚,或者甚至小一些却只要保存完好的样品,例如布列塔尼的维特雷普鲁士的诺豪森,便可想见一斑了

三百五十年前的巴黎,巴黎的十五世纪,已经是一座大都市了我们这些巴黎人,对于从那以后所取得的进展,普遍抱有错误的想法其实,从路易十一以来,巴黎的扩展顶多不超过三分之一,而且,其美观方面的损失远远超过了在范围扩大方面的收获

众所周知,巴黎诞生于形似摇篮的老城那座古老的小岛巴黎最早的城廓就是这小岛的河滩,塞纳河就是它最早的沟堑以后若干世纪,巴黎依然是个岛屿,一南一北,有两道桥有两个桥头堡,既是城门又是堡垒,右岸的称为大堡,左岸的叫做小堡后来,从第一代诸王统治时期起,由于过于狭窄地方,再也没有回旋的余地,巴黎才跨过了塞纳河于是,越过了大堡和小堡,最早的一座城廓和塔楼开始侵入塞纳河两岸的田野这座古老的城廓直至上世纪还有一点遗迹,今天只留下了回忆,不过,这儿那儿还偶而从前流传下来的东西可以发现,例如博代门,又称博杜瓦耶门,即portabagauda渐渐地,房屋象洪流一直从城市中心向外扩展泛滥侵蚀损坏和吞没这道城廓为了抵挡这股洪流,菲利浦-奥古斯都造了一道新堤坝,建起一圈高大坚实的塔楼像锁链似地把巴黎捆绑起来以后整整一个多世纪,密密麻麻的房屋就在这里互相挤压,堆积,在水库里的水不断上涨,因而开始向高空发展,楼上加楼,层层叠叠,宛如液流受压,不停向上喷射,争先恐后,看谁有能耐把脑袋瓜伸得比别人高,好多呼吸点空气越来越深街道,越来越窄;所有空地都填满了,消失了房屋终于跳越了菲利浦-奥古斯都圈定的城垣,兴高彩烈地在平原上四散开了,就像逃犯一样,混乱不堪,到处乱窜它们在平原上安顿下来,在田野上开辟花园,生活的日子过得很舒服从1367年起,城市向郊区竭力扩张,以致后来不得不再建一堵围墙,尤其是在右岸这堵墙是查理五世建造的可是,像巴黎这样一个都市总是持续不断的发展,只有这样的城市才能成为京城这种大漏斗似的城市,一个国家地理的政治的精神的智力的所有词流,一个民族的所有自然词流,统统流到这里汇集;可以说是文明之井,又是阴沟,凡是商业工业文化居民,一个民族的一切元气一切生命一切灵魂,都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一滴又一滴,不断在这里过滤,在这里沉积因此查理五世的城廓也遭受菲利浦-奥古斯都的城廓的命运早在十五世纪末,那城廓就被跨越,被超过了,关厢也跑得更远了到了十六世纪,乍一看城垣好象后退了,越发深入到旧城里面,因为城外一座新城已经很可观了因此,我们就以十五世纪暂且来说吧,那时巴黎就已经冲破那三道同心圆的城墙了,远在叛教者朱利安时代,大堡和小堡就可以说是这三道城墙的胚胎了生机勃勃的城市接连撑破了四道城箍,就像一个孩子长大了,撑破前一年的衣裳了一样在路易十一时代,随处可见在这片房屋海洋中有旧城廓若干从正在坍塌的钟楼群露了出来,如同是洪水中冒出水面来的山巅,也仿佛是淹没在新巴黎城中的老巴黎城露出来的若干岛屿

此后,不断变迁的,只是对我们并不是什么好事不过,它以后只跨过了一道城墙,就是路易十五兴建的这道用污泥和垃圾筑成的可怜城墙,倒是与这位国王很相称,与诗人的歌唱也很相称:环绕巴黎的墙垣叫巴黎不胜其烦

到了十五世纪,还是分成三个完全分开截然不同的城市巴黎,各有其面貌特色风俗习惯特权和历史这就是老城大学城新城老城在河洲上,最古老,范围也最小,是另两座城市的母亲,夹在她俩中间,用一个较不恰当的比方,就像是一个老太婆夹在两个高挑个儿的美女中间大学城在塞纳河左岸,从小塔一直延伸到纳勒塔,这两个地方分别相当于今日巴黎的酒市场和铸币坊大学城的城廓相当深远地伸入那片朱利安曾建造其温泉浴室的田野包括在其中也有圣日芮维埃芙山这道弧形城墙的中心顶点是教皇门,即大致上相当于现在先贤祠的位置新城是巴黎三大块中最大的一块,位于塞纳河的右岸沿河的堤岸,虽然冲垮了,或者说有几个地段中断了,还是沿着塞纳河而下,从比利炮台一直延伸到树林炮台,换言之,从今日丰登谷仓所在地直至杜伊勒里宫所在地京城的城廓破塞纳阿切成了四个点,左岸为小塔和纳勒塔,右岸是比利炮台和树林炮台,这四个点被誉称为巴黎四塔新城伸入田野的深度远超过大学城在圣德尼门和圣马丁门是新城城廓(即查理五世城廓)的顶点,这两座城门的地点至今没有变动过

正如上述,巴黎这三大块,每个都是一座城市,只是过于特别,反而不完整了,任何一座都不能脱离另两座而单独存在因此面貌迥然不同老城,教堂林立;新城,宫殿鳞次栉比;大学城,学府比比皆是这里暂且不谈种种次要老巴黎城的特点,也不谈那随心所欲的过路税,只是从一般的观点和整体上来看看市政管辖的混乱状况大体来说,小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