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章(17 / 28)

加入书签

佶答说,“你尽管一个人赴任,等商得尊大人允许以后,我做个现成的冰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都有了,那时以七品执事,迎娶入蜀,阿娃何乐不为?”

这自是正办,但郑徽知道李姥顽固不化,把阿娃留在长安,可能会有不测之变。同时,他一天不见阿娃,便牵肠挂肚,忽忽若有所失,如果千里长行,没有她相伴,这旅途寂寞,怕也是他所难忍受的。

因此,郑徽踌躇着说:“留阿娃一个人在长安,我实在有些不大放心。”

“这就难了!除非你能带她一起赴任。”

“能这样,还有什么可说的?”

这下轮到周佶离座,凭栏沉思了。他一面想,一面屈着手指在数,仿佛在计算什么。郑徽莫名其妙,但已意识到他已有了办法,正在筹划。

郑徽的猜测是正确的。周佶转身,以极有自信的语气说:“唯一的一个办法,你得把阿娃带到剑阁。不管你用什么办法,能把阿娃骗到剑阁,好事可成!”

剑阁是由陕入蜀的第一大站,连山绝险、飞阁通衢,也是蜀北的门户。要求阿娃相送到此,她或许会答应,但是,郑徽问道:“何以到了剑阁,好事可成?”

“这我也不明白。”

“你明明屈指在数,怎么说不明白?”

“屈指在数,是我起了个六爻神课。卦象上显示,入蜀以后,另有奇遇。究竟是什么奇遇,连我也说不上来,只有到时候看了。”

看他那诡秘的笑容,郑徽绝不能信他的话,便点点头笑道:“阁下样样都够朋友,只就是言辞闪烁,故作神秘,叫人不无遗憾。”

“不是我故作神秘。”周佶停了一下,收敛了笑容,一本正经地说,“当我这种差使,守口如瓶这句话,一定得要做到,我自己觉得对你已说得太多了。总之,其中有个变化,我知道,但是我不能跟你说破,到可以公开的时候,你自然会明白。现在你只照我的话做,包你有好处。”

于是,郑徽完全谅解了,他很恭敬地答说:“谨受教!”

“我索性再跟你多说两句吧,”周佶又说,“也许未到剑阁,就有消息;如果到了剑阁,还没有消息,你得把阿娃留在那里等一等,自有变化。”

郑徽把他的话谨记在心里,但发现一个疑问:“钦命五日内离京赴任,中途逗留,恐怕不妥当吧!”

“五日内离京就行了,一路上紧走慢走,那还不是在你自己。这又不是兵部的驿马,按日计程,慢不得一点。”

听了这番解释,郑徽更能确定,钦命限五日出京,必有作用。为了急于打开这个有趣的疑团,他决定尽早动身,看看旅途之中,究竟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奇遇发生?

关于他自己的疑难,总算谈出了一个差强人意的结果,放下阿娃想起绣春,便即含笑问道:“你的喜事呢?我真想喝了你们俩的喜酒再走。”

“这怕不行,时间太局促了。”周佶答说,“虽不能像你这样豪迈不羁,脱尽世俗的樊篱,不过也不能太简略,等你荣行以后,我跟李姥商量着再办。”

“你的情形跟我不同,不妨细细斟酌,适得乎中来办场喜事。”郑徽停了一下,又很郑重地说:“如果我能如愿,而李姥又坚持不肯到成都,那时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还得请你跟绣春多照应。”

“这何用你嘱咐?自然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我放心了。”郑徽十分欣慰地。

“事不宜迟。你赶快跟李娃去说妥了,收拾行装,早早起程吧!”

于是,两人就在酒楼前面分手。郑徽回家一看,厅中乱哄哄地挤着好些人。阿娃、李姥,还有张二宝,正忙着替他找仆从、雇车马,还有备办的行李器用,西市派人送来验收领款,七嘴八舌在争执讲价,郑徽根本插不进嘴去,便先回卧室休息。

到了傍晚,外来的人都走完了,上灯吃饭,李姥告诉郑徽,替他找了一个会做南方菜的厨子、一个懂文墨的书童,还有一个熟于官场礼仪的苍头,伺候客厅,再加上张二宝,使唤的人算是够用了。那三个童仆,明天一早来见,如果郑徽看中意了,立刻就可成契收用。

“姥姥看中的人,一定是好的。明天就成契吧!”郑徽答说。

“马买了六匹,还雇了一乘车,只送到川边,往后不肯再进去——好在到了四川,就算到了你的任所,当地驿站会替你想办法。”

“是的。谢谢姥姥。”郑徽心想,一乘车是不够的——还有阿娃要坐,只是当着李姥,他决不谈任何要引起争议的话,敷衍着吃完饭,李姥先回房去了。

“‘告身’领出来了?”阿娃也吃完了,喝着茶问道。

“嗯。”郑徽点点头,“多亏周佶在那里照应,十分顺利,未到午刻,一切手续完全办妥。”

“那何以这么晚才回来?”

“午间跟周佶在果市酒楼话别,一谈谈得忘了时候了!”

“你没有忘了我的话吧?”

“当然。你的话我永不敢忘记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